在防控一线接受组织考验
  “老婆,你现在感觉怎样,一个人带着孩子没问题吧?”听见丈夫的声音,刚刚分娩54天的妻子杨会强撑着睁开双眼,轻轻地发出一声“嗯”。
  望着虚弱的妻子,张士中嘴唇嚅动着,却欲言又止。这几天,看着疫情日益严重,杨会怎会不知道丈夫的心思。想到这,她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士中,你去吧!前方的疫情任务很重,自己多注意防护,不用担心我和孩子。”
  “你不怨我?我……”“快去吧,疫情前线需要你。”
  疫情当前,当接到县妇计所负责东坎街道密切接触者安置在留验点工作的任务时,该所检验科负责人张士中在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申请,离开了刚出生54天的小女儿、还处在哺乳期的妻子,奔赴最艰险的第一线,承担驻点留验点的工作任务。他和妻子的这段对话,却没有告诉任何人。
  在留验点接受观察的都是全县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风险高、任务重,还需要长期与外界隔离,而他所在的留验点监测工作量更是巨大,到2月1日,留置人员就已经增加到83人。
  “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疫情,没有经验怎么办?”张士中带着6个人的医疗小组反复学习国家颁发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把方案规定的每一个细节纳入监测点每一项工作计划,并对团队每一个人都作了合理安排、科学分工。
  “监测事项的每个步骤都十分严格,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定时消毒,定时逐人逐项检查、登记、测量。”张士中穿着厚厚的隔离服,一边进行消毒,一边告诉记者,“房间、走廊、楼梯、门把手、扶手、地板……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你这一身‘装备’一天得穿多久?”“也没细算过,每天早上七点半就要开始工作,晚上要到七八点,大概在12个小时左右。”张士中告诉记者,“这衣服是穿上容易脱下难。”
  “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加上厚厚的防护服、胶鞋,全身几乎被包得严严实实。”一旁的小组成员向记者补充介绍道,“每天都像在蒸桑拿,热得衣服都粘在身上。但他始终冲在前面,背着五十斤重的喷雾器,一天两次走遍每个楼层,汗水都能顺着裤腿流到胶鞋里。”
  “每天早上,我们会进入隔离区域给每位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为他们分发早饭。一圈下来就快九点了。简单吃点,就要开始配置消毒液,为每个楼层消毒,之后用紫外消毒车给走廊消毒。中午11点半,再为每个房间配送午餐。中间这段时间比较‘清闲’,我们就汇总临床医生反馈的各隔离人员的临床状况,填写日报表,做好情况统计并及时上报。下午4点半,挨个房间测量体温,5点半配餐结束,就要进行晚间消毒。晚上,几个人一起汇总一天的情况,并向上级报告。”张士中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每次新进入留置点的人,多少都有不理解、不配合的。” 张士中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再苦再累,只要能换来他们的健康也是值得。”
  为了增强留置人员战胜疫情的信心,张士中和医疗组的成员不惧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坚持和留置人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和他们交友谈心、讲解保健知识,及时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解决遇到的困难。现在,留置人员有新进来的、有医学观察期满离开的,他们都和张士中带领的医疗组成了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辛勤付出缔结出甜蜜成果。2月3日24时,第一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满,张士中一大早赶在7点钟前就为他们办理好了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手续,让他们尽快回家和家人团聚,临别时还给每人送上一张贴心的卡片,上面写着每一个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