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我县激活高质量发展走向前列动力源
  三月份以来,我县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挑战,既抓实抓细“外防输入”这个关键,又抓紧抓牢“稳增长”这个重点,坚持推进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着力激活传统和新兴产业两种动能,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最大限度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奋力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走向前列实现新的突破。
  千方百计稳投资,全面激活发展动力源。实时掌握各类企业工业用电量、在手订单等变化情况,全力破解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县各行各业各类企业能复尽复、能开尽开、能产尽产。重点加快75个“两重一实”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拟开工项目尽快实质性开工,在建项目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建成项目早日产出“真金白银”。紧扣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列统率,持续提升一二三产业招商引资和为宝武精品钢等重特大项目配套产业招商的力度和频率,不断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突破总量,努力实现经济逆势增长。
  全力以赴调结构,全面启动发展加速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全面抓好今年接轨上海和融入长三角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运行分析,安排政府性基金1亿元用于重大工业项目补助,6000万元用于工业经济发展、化工产业转型,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1亿元,积极引导园区优化整合,“僵尸企业”腾笼换凤,外资项目引新做强,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农副产品品牌化和发展“互联网+”,旅游全盘谋划、系统设计,实现串点连线成片。
  坚定不移惠民生,全面把牢发展定盘星。围绕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实而又实、紧而又紧全力补齐18个未达标指标短板。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群众就业与企业用工的匹配度。积极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推进颐高、滨海源等加快建设,努力提升网络消费、文化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供给质量。及时发放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金,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加快1万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积极主动优环境,全面创塑发展强支撑。强化关键性指标动态监测、分析和研判,全面加大经济运行调度力度,奋力补缺补短补差。对表对标省优化营商环境试评价指标体系,逐一解决短板和不足,研究出台“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攻坚年”工作措施,下真功夫破解土地、用工、融资等制约企业发展突出问题,年内确保为工业园北区供地500亩以上、盘活存量工业用地600亩以上,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0场以上,企业用工指导10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