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县劳动就业处工作以来,他一直将促进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工作内容,想方设法帮助低收入人员提升就业技能,实现转移就业,甘当就业扶贫路上的“摆渡人”。他就是县劳动就业管理处党总支副书记张道庄。近日,他被人社部表彰为“人社扶贫优秀干部”。
潘红燕是五汛镇团洼村的低收入农户,丈夫因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她一直想找个离家近些的工作,方便照顾家庭。张道庄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她家附近的北坍国宇电子厂,帮助潘红燕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我家上有老下有小,张书记把我介绍到附近的村头工厂上班,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很满意。”潘红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有活干,有收入,脱贫才有望。为了帮助低收入群众找到合适的工作,张道庄走村串户,访企业进车间,了解他们的技能水平、培训意愿、企业用工需求等信息,建立低收入劳动力精准识别台账,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扶贫“职”通车系列活动和千名企业家牵手就业行动,并通过建设扶贫车间、村头工厂、农业合作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先后向低收入群众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5万个,帮助3100余人实现就业。
授人以渔,脱贫有术。张道庄把扶贫扶技作为脱贫增收的有效手段,组织开展各种免费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造血”功能,让他们练就一技之长,有效增强低收入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自主战斗力”。
今年46岁的李素珍是东坎街道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丈夫中风半身不遂,两个孩子尚在读书,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她一人身上。根据李素珍的实际情况,张道庄帮她报名参加家政服务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帮她找到了一份月收入4000元的家政服务工作。
“我丈夫生病多年,一直靠我打零工维持生活。张书记把我介绍到桥缘家政学习技能,还替我介绍了一份带宝宝的工作,现在工作、收入很稳定,让我渡过了难关。”李素珍告诉记者。
在张道庄的倡导下,县劳动就业处先后组织开展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培训2026人次,既有草柳编织、首乌加工、木艺雕刻等十大乡土人才培训,又有企业订单培训以及种养、养老护理和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1282多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拥有了一把“不返贫”的保险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五星电器滨海大卖场一度为复工复业发愁。在张道庄的倾情帮扶下,该卖场顺利拿到6.4万元应急稳岗返还资金,解决了门店经营的“燃眉之急”。
“看到疫情对我们生意的影响,张书记多次来我们店里了解用工情况,特别关心5名低收入人员的返岗情况,并帮我们申报应急稳岗返还资金。现在我们生意正在逐步恢复,准备再招几名低收入女性来店里工作。”五星电器滨海大卖场罗经理介绍说。
企业在,岗位就在,低收入群众就业就有希望。张道庄从实际出发,突出滨海特色,优化服务链条,用好用活各类政策,推动各项促复工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鼓励各类主体更多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今年已帮助550家企业(困企)兑付稳岗返还资金1416万元、22家涉美贸易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187万元,稳定了1.5万名职工的就业岗位。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凝聚着张道庄的辛勤付出,也彰显了就业扶贫工作的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张道庄表示,“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全力以赴帮助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创业,用干在实处的新业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