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公民的立身之本。
近年来,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县将诚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形成诚信建设与创建工作互促共进的格局。
今年69岁的聂素梅是我县八巨镇人。1994年2月,她将父母双亡、自小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44岁邻居姐姐陆从方接到家中照顾,并对她承诺“今后我来照顾你。”为了这样一句简单的承诺,聂素梅在自己生活拮据的情况下,毅然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留在家里照顾陆从方,直到2020年11月陆从方去世。
27年斗转星移,聂素梅一诺千金,精心照顾残疾邻居陆从方,为她养老送终,用执着兑现了她当初的承诺,当选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随着文明理念的不断加深,“舌尖上”的诚信经营理念已经深入全县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让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成为商家的头等大事。“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山芋腔苏北菜餐馆负责人感慨道,“自开店以来,我们一直要求自身做到诚信待客、用心服务,如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在县城城南农贸市场,完善的硬件设施、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前来买菜的市民眼前一亮,“讲文明树新风”等文明标语随处可见,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公益广告,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经营者和市民的行为。
猪肉经营户老陈的摊位前,营业执照、正规进货票据、生肉检验检疫合格证等均向群众公开。“作为一名销售者,我们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理念,为顾客提供放心的猪肉,这是我们的义务。”老陈告诉记者。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我县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强化“政务服务+信用”,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在线查询和系统对接等方式,确保政务服务平台在受理许可申请时,可即时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查询行政相对人信息,对列入“黑榜”的信息“自动触发”。加强政府采购、PPP、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债务、统计工作等方面诚信建设。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建设,落实招标人(采购人)信用承诺公开监督机制,强化在项目履约验收环节信用情况的监督,畅通失信行为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处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积极选树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扩大示范效应,提高导向意义和榜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