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周崇华:书法之乡领头人
 
作者: 来源:滨海报 浏览次数:4235 发布时间:[2013-11-19]

      滨海,文化底蕴丰厚,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传统,也是远近闻名的全国书法之县。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书法名家,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书法人才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位长者是无人超越的,他就是滨海书法界的领头人,受到众书家推崇和景仰的友人与导师——周崇华先生。


倾心艺术:毛笔随身勤苦练 

 
  周崇华自幼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艺术熏陶,加之他的艺术天赋,从小学一年级起他就弄墨描红、临摹,由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不懈追求。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当时乡村识字人甚少,《选民证》没人填写,就有人到学校请老师填写,老师说:“我们的字还不如学生写的字呢!让我的学生填写吧。”于是,周崇华就被抽到选举办公室填写《选民证》。从小学三年级起,他就成为闻名乡里的小书法家了。在周崇华的生命中,似乎一生注定要与书法艺术结缘。
  除了书法,二胡也走进了他的生活中。他从小放牛,在小画册上,看见放牛娃骑在牛背上吹笛子,引起了他拉二胡的兴趣。10岁时,他开始学习二胡。凭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后天的勤奋练习,周崇华的二胡水平进步很快,中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艺术院校音乐系二胡专业。而此时,父亲的一番话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父亲是1941年入党的我县早期党员,误认为拉二胡属于戏班,不学无术,不让他到艺校去学习。遵从父亲的意愿,周崇华进入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他站在三尺讲台,兢兢业业工作了5年,后又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一名党政干部。他任乡党委书记的时候,该乡成为全县样板乡镇,他成为全县优秀党委书记,市、县农业现场会经常在他任党委书记的乡镇召开,各乡镇经常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
  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县粮食局局长,周崇华所到之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得群众的尊重。在乡镇期间,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心中对书法的情结却难以割舍。他经常与著名书法家李敦甫交流切磋,两人成了忘年之交。而他尊重人才、尊重艺术的精神,在李敦甫后人的眼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文革”期间,李敦甫被批斗。在那种情况下,一般亲友都不敢与李敦甫家交往。周崇华当时在界牌公社工作,离县城16公里,他经常骑自行车去看望李敦甫,还带来当时社会上一般人家都没有的豆油和花生,安慰李敦甫。李世晋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总是充满感激之情。后来,在与李敦甫的多次交流中,周崇华认识到不能因为繁忙的党政工作而放弃了倾心的书法艺术。于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他沉醉于浩瀚的历代书帖的海洋中,心临手摹,飞扬的思绪在笔墨间尽情流淌,一幅幅书法习作,为他日后的佳作迭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周崇华还有一个令人惊叹的练习法。他任10年粮食局长,基本上用毛笔写笔记。开三干会也好,参加县部委办局负责人会议也好,毛笔随身带,记笔记时也用毛笔。有一次,时任县委书记看周崇华用毛笔在那里记录,讲完话后就走到他面前问:“你用毛笔写,记得下来吗?”接着看了周老的记录本,连连夸赞说:“主要精神都记下来了,真不简单!”周崇华用毛笔记笔记,一时间在县内被传为佳话。他的书法在数十载如一日的昼耕夜织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他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多年来,不论时风和书风如何变化,他始终沿着崇尚经典和学习经典之路一路向前。

 

站高起点:佳作香馨海内外
  
  周崇华的书法博古通今,多体兼擅,高雅清新,为众多名家所推崇,作品师古而不泥古。他不囿于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古人艺术的基础上,继承又发展了传统艺术。他创作的热情、创作的理念与时俱进,行书线条凝重,字迹饱满,充满了艺术的灵性。他的隶书更具古意,看他的隶书就好像置身原始森林,身心俱静。他既能写飞动的行草,又能写规矩的隶书,要动就动起来,要静就静下去。两种倾向,不那么容易兼顾,而他却兼顾了。把篆书的一些笔画或者结构都融到隶书里,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字如其人。周崇华的艺术作品无不彰显着他质朴敦厚、豁达开朗、灵动飘逸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他清新高雅的美学追求。他常说:“学习书法要讲究一个标准,就是高雅。要达到这个程度起点要高。所谓起点要高,若学习篆隶,要以秦汉为主,因为其古朴、浑厚,有金石气;若学习楷书,应以唐楷为基点,因为唐楷的技法、笔法已经上升到了完美的程度;若学习行书,当然是东晋‘二王’,‘二王’品格高。”他这样教别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正因为坚持向古今名家学习,周崇华的书法作品受到书法界名家的肯定和赞扬。1999年,在南京饭店召开省“书代会”,周崇华和李敦甫先生一起参加。时任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看到周崇华的作品赞不绝口,连连夸他写得好,功力深厚,且体现了一种文人品质。他对李敦甫说:“李老,他为你我两人所不及!”对周崇华的书法给予很高的评价。
  周崇华认为,不断加强在书法技法上的练习固然重要,而字外功夫同样重要,文学史、文字史、金石学、哲学等均应成为书法家必不可少的修养。他对诗词颇感兴趣,他的诗词作品成为其书法作品的内容来源。
  “一杯清茶一册书,一笔一砚一律诗”,这是周崇华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30多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级大赛中获奖,多次被选送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巡回展出,并被《光明日报》社、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多家单位收藏。2008年4月,他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聘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并在2001年荣获首届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成就奖”。“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大辞典”、“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世界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等几十种大型书籍辞典都选编了他的作品。1988年,他的作品荣获“中医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2000年作品入展“世纪之交千人千作全国展”,省书法家协会为其颁发奖状,奖状中写道:“为江苏书法争得荣誉,特发此状”。同年底,文化部为他颁发“全国第八届群星奖”,2002年6月荣获文化部“世纪之晨情系奥运中华艺术大展作品奖”。2004年书法作品荣膺“省五星工程奖”金奖。2007年10月在中国国学研究会举办的首届“国学奖”评比活动中,荣获“创作成果类”金奖,并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国学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对众多的奖项和荣誉,周崇华看得很淡。他说:“书法给我带来的不是各种赞美,亦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比如我在生活中遇到烦恼,或在社会上、工作岗位上遇到烦恼,就将注意力凝聚在笔头,所有烦恼一扫而空。我把书法视为很快乐的事,愉悦身心。更重要的能和大家一起来习书交流,自己也受益匪浅。”


耕耘播种:成就书法先进县
  
  在人们眼中,周崇华是一位前辈、导师,更是一位伯乐。只要是有书画才艺的年轻人,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向各部门举荐。现任中国书法院院长的管峻先生是从滨海大地上走向全国的著名书法家,过去周崇华从生活、艺术各方面给予管峻关怀和帮助。
  1999年,“滨海县书法美术协会”成立,周崇华众望所归,出任主席,在他的身上又多了一份推动书法事业发展的责任。为了发展书法事业,他无私奉献。协会成立时社团经费不足,周崇华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并让财务人员不要宣传。
  1996年我县就被省政府命名为“书法县”,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书法之乡”。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周崇华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为我县申请全国书法县建言献策,并身体力行,培养人才,建立机构,组织展览,全身心普及书法艺术,使得我县书法艺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回忆“书法之乡”的评审过程,时任县文化局局长李耀川动情地说:“当时评审的时候,文化部评委司理事长评价很高,说‘一个县每年开展这么多的书法活动不容易’。他看了我县的好多资料,说‘你们层次这么高,我无法想象’。他通过有关方面了解到,滨海书法界的作品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大奖,他说这也没想到。当时创建书法县,在评比的时候全票通过,主要是周崇华先生的指引,帮助我们做工作;如果没有他的付出,滨海书法文化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繁荣局面,滨海也不可能这样早的成为中国书法之乡。”我县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大型书画艺术节,周崇华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
  如今,周崇华虽然已年逾古稀,但他仍然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积极为我县书法事业的发展而谋划,精心设计滨海书法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他希望与大家一起,把滨海这支书法队伍再发展、再壮大,而且多出拔尖人物,多出像管峻这样的名家。周崇华始终不忘记作为滨海书法界领头人的责任和义务。
  六十载翰墨情深,成就了周崇华古朴大气的书风;七十余年的厚德载道,铸就了周崇华豁达宽广的胸怀。秉承书道宽怀的追求,他达观处世,诚实待人,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这样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也潜移默化地融进了他的书法艺术创作中。从孩提到古稀,从政界到书坛,周崇华的人品、书品相映生辉。他必将成为滨海书坛的一个传奇。
                    (选自中共滨海县委党史办《滨海记忆》系列丛书)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