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滨海“红嫂”的传奇故事
 
作者:周湛军 陈兴亚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276 发布时间:[2019-4-25]
  1943年春节,盐阜抗日根据地阜东县唐庄,孕妇刘嫂在日军刺刀前救下两个刷标语的儿童团团员。2017年,央视《等着我》《新闻直播间》《夕阳红》等栏目,先后播出相关专题,一个尘封70多年的滨海抗战“红嫂”的故事才得以披露。2017年是抗战爆发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老区盐阜地区的滨海抗战“红嫂”的传奇故事迅速传播。
  一
  北风肆虐,乌云阴沉。
  1943年春节,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正月初五,虽时值过年,村庄里却没有一点新年的气氛。
  一支日军小分队,正悄悄地潜入盐阜抗日根据地阜东县唐庄,一场灾难突然降临。
  “日本鬼子滚……”12周岁的儿童团团长王飞吼,面墙而立,全神贯注,用力在粗糙的泥墙上刷抗日标语。
  “字写得越来越好啦!”拎着黑灰桶的小伙伴谭炳芝,站在王飞吼身侧,一边跺脚取暖,一边由衷夸赞。
  “八格牙鲁,八格牙鲁!”一句标语刚刷到一半,王飞吼还没回过神来,一小队日军已冲到他们身后。空气霎时凝固,两个少年呆立在墙角。
  “死啦死啦的!”一个高个子的日军,嚎叫着端着枪,将刺刀对着王飞吼胸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王飞吼右侧,冲出一位年轻孕妇,奋力用身体将刺刀撞开。
  一看是年轻妇女,五六个日军顿时围上来,扭住,立即抓走。孕妇一边挣扎,一边回头朝两个少年不停地摆手,示意他们赶快逃离。
  两个僵立着的少年这才醒悟过来,立刻撒腿狂奔,冲进附近废黄河边茂密的树丛……
  日军抓人的嘈杂声渐远,除了呼呼的风声、咚咚的心跳,王飞吼的脑袋一片空白。
  在惊慌“跑反”的人流中,小伙伴谭炳芝也不知下落。
  事后,王飞吼得知,在前庄刷标语的儿童团团员金乃彦被日军抓住后,连捅数刀,当场惨死。
  第二天一早,王飞吼来到阜东县八滩区,向大队长季修喜报告与日军遭遇的情况,并请帮助寻找救命恩人。
  当年秋天,季修喜沉痛地告诉他,他的救命恩人丈夫姓刘,人称“刘嫂”。在救下他们几个月后,刘嫂生下一个小孩,不久含恨而亡。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王飞吼当场抱头痛哭。
  他深深自责,刘嫂是因他而死,而他却无法帮助她,也永远报答不了她的恩情。
  1944年4月,王飞吼正式加入新四军,他发誓要为刘嫂报仇,把日军赶出家乡、赶出中国。
  1945年9月,王飞吼参加为肃清苏北日伪而发动的两淮战役。不久,盐阜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当时她年纪不大,头上戴花,脚穿花鞋子,应该是结婚没多久。她一冲过来就把刺刀挡掉了。”回忆当时的一幕,王飞吼至今仍历历在目,对刘嫂的感激溢于言表,“我这条命是刘嫂救的。”
  抗日硝烟散尽,在欢庆之余,王飞吼心中仍有无法抹去的隐痛。刘嫂,那个只见过一面的救命恩人,再也没有走出他的心里。他用一生去铭记。
  二
  在女儿搀扶下,8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王飞吼,颤巍巍地走下台阶,缓缓地迈向前面那扇神秘的大门。
  灯光亮起,大门打开,刘嫂的儿子刘根龙、姚金龙快步上前。王飞吼突然“敏捷”地迎上去,一把抱住刘根龙,号啕大哭。两位白发老人,颤抖着双肩,多年的期盼,满腹的话语,都化作了无法抑制的哭诉。
  2017年4月16日,“盐阜抗战嫂子颂”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播出,现场嘉宾和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
  虽然,无法见到自己心中日夜怀念的救命恩人,但能见到刘嫂的后人,一样是莫大的慰藉。
  这是一场盼望了70多年的见面。
  戎马倥偬,战事频繁。离开盐阜区后,王飞吼随大军转战南北。离老家越远,他就越思念家乡的人,牵挂家乡的事。特别是刘嫂救他的事,常常在梦里把他惊醒。
  刘嫂叫什么名字?后人在哪?生活得怎么样?数十年来,王飞吼一直在查访。退休定居滨海县城后,他经常去当地农村打听,但总是失望而归。他不仅自己寻找,还发动儿女帮忙。为此,大女儿王界华专门写文章在广播里播出。
  2013年,他找到我县抗战文化传播志愿者徐振理、王礼生,请求帮助寻访,并在当地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发表文章,展开寻找。
  特别是身患重症后,王飞吼感到来日无多,见刘嫂后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然而,行政区划不断变更,王飞吼始终未能如愿。
  “父亲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找不到刘嫂的后人,他经常躲在房间里哭。”王界华说,“每年清明和冬至,他就领着我们按照民间方式,祭奠刘嫂。每次都说,我们全家永远怀念她,她的小孩也在找,找到以后,还要照顾他们。”
  2015年8月28日,在我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王飞吼登台再次发出寻人的呼吁。
  这是一个痛苦的夙愿,折磨了他一生,他不想带着遗憾离开。2017年2月,央视《等着我》栏目走进滨海,开始寻找民间抗日英雄——“红嫂”刘嫂。
  央视栏目组和徐振理、王礼生等人协同查访了一个多月,终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父亲要到北京来,他已癌症晚期,身体虚弱,我们家人都不同意。但他说,你用轮椅推、担架抬,也要把我送去,不然我死不瞑目。来之前,他把自己的挽联都写好了。”王界华激动地说。
  至此,刘嫂的传奇故事,才被拂去历史的尘埃。
  三
  江边秋晨,落叶纷飞。2017年9月27日,扬中市油坊镇会龙村长江大堤边,风吹动着刘根龙的苍苍白发。
  “妈妈,儿子来看望您啦……”跪在母亲坟前,一声悲呼,泪如雨下。曾经的思念、怨恨、怀疑,都化成无尽的悲痛,那个让儿子撕心裂肺的苦难母亲已长眠地下20余年。
  刘根龙捧起坟前一块块泥土,庄重地放进红色塑料袋。他要带母亲回家。
  2017年11月23日,央视《夕阳红》栏目播出《离家的母亲》,刘嫂曲折坎坷的人生真相,才进一步被人所知。
  当年,刘嫂并没有含恨而死,而是在丈夫、新四军战士刘绪红战伤不愈牺牲后,改嫁到老家扬中。
  “我一把便拽住了母亲,不想让她走,可是这没办法啊,母亲和妹妹还是走了。”当时留下5岁的刘根龙,以及无尽的伤痛。
  长大后,刘根龙只是听奶奶说,你妈妈厉害呢,挡鬼子刺刀,救过两个人,总不说其他的事。
  幼小的刘根龙日渐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埋怨,甚至气愤。他无法理解母亲竟然忍心抛下他。
  直到今天,迟来的理解,无限的悔恨,都化作对母亲悲痛的哭诉。
  “你母亲不是一般的妇女,她是抗日英雄。”王飞吼的话语时时在耳边响起。“我要和王飞吼一起给母亲立碑纪念。”刘根龙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2017年9月28日,八巨镇前案村中心林地里,树木苍翠,微风和煦。
  含着泪水,刘根龙把母亲坟前的土埋在纪念碑下。
  “向抗日英雄刘嫂三鞠躬!”当天,“抗日英雄刘嫂纪念碑”揭幕,央视《夕阳红》栏目组工作人员见证了立碑全过程。八巨镇党委负责人,王飞吼、刘根龙及亲友干群数十人,参加了祭拜。对刘根龙来说,这块纪念碑,是对母亲最好的证明。
  抗日英雄刘嫂,原名姚云英,1920年出生,救王飞吼时,时年23岁。丈夫刘绪红兄弟俩人都是新四军战士,刘家是一个红色家庭。
  当年救人被抓后,刘嫂也没有过多解释。特别是丈夫牺牲后,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她无奈回到娘家,尽管她不得不面对骨肉分离的痛苦。
  改嫁到扬中后,刘嫂又生下姚金龙等三子。平时她从未讲过自己救人的壮举,在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中过着平凡的日子。1996年8月7日,“红嫂”姚云英在扬中市去世。
  “抗战能胜利,离不开像刘嫂这样的‘红嫂’。”经历了烽火童年、革命一生的王飞吼,再给孩子们做传统教育时总是这样说:“历史不能忘,乡情不能忘,恩情不能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