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海堤的魂
 
作者:陆可爱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481 发布时间:[2020-9-11]
  夏夜无论怎样悠长,青蛙总会不知疲倦地高唱一整宿。当雄鸡吹响起床号时,朝阳就像战士一般,冲破了黑夜的束缚,冲出了海平线,开始新的一天的海防巡逻。
  迎着鲜艳的朝阳,迎着凉爽的晨风,我们从县城滨海中学西大门口出发,向着黄海之滨的宋公堤奔驶而来。
  等我们赶到集合点“盐城海贸局滨海工作站”对面的路上时,我们的向导已经静候近一个小时了。此时的朝阳,像海天的眼睛一样,好奇地眨巴眨巴着,看着从四辆车上下来十五人。向导是海边三洪村的徐书记,人高马大的,像个蒙古的套马汉子一样健壮魁梧。他在前面开车引路,将把我们带向宋公堤遗址的临海点处。梅雨昨天刚来过,南北向的海堤公路上,坑坑洼洼的,几乎全是积水,小车就像喝醉酒一般,颠颠簸簸的,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蹚过一个个深深浅浅的水洼。
  脚下的这条捍海长龙达标于庚辰年,二十年来成功地抑制了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向东看,浑浊浊的海水暗涌涌的波涛,层叠叠的海浪、密麻麻的水桩,尽收眼底;影绰绰的石头、孤零零的丁石路,在海岸边时隐时现;向西看,巍耸耸的储气罐孤零零的中石油工地,疏落落的村庄叠翠翠的盐蒿草,空旷旷的荒野龟裂裂的泥沼地,纷纷向车后退去。向远看,碧靛靛的晴天、红扑扑的太阳,日照白光万丈滩;水汪汪的虾塘、静悄悄的海岸,一望四野水连天。
  大约行走了十多分钟,我们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住了,我们眼前是黄海岸边宋公堤遗址的四个零公里界碑,两个在陆上,两个在海堤下的海水里。站在宋公堤遗址的临海点,沿着刚才行进的路继续南行到扁担港,就到了宋公堤的南堤遗址,它高出地面三米多,路宽六米左右,底宽十八米,全长九十里。徐书记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要重走的不是这条南堤,而是北堤。
  北堤就是这十字路口上的东西向大长龙。这截荒废了的长龙,你似乎很难把它跟八十年前苏北最大的拦海大堤等同起来。堤上有两处明显的大土堆,远看以为是烈士的土坟,走近了才知道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留下来的防空洞,是用水泥混凝土浇筑的,能容纳七八个人,洞外由泥土覆盖着,泥土上披着杂草灌木绿衣。
  这哪里仅仅是两个防空洞?分明就像宋公堤的一双眼睛,看着沧海一步步地变为桑田,看着昔日的捍海御卤海堤一步步沦落为残缺破败的大荒堆。透过这双历史的眼睛,我似乎看到了昔日的海啸,像脱缰的狂龙,肆虐妄为,势猛难挡,冲垮了海堤,冲倒了房屋,冲走了人畜,淹没了良田,哀鸿遍野,一片狼藉,满目凄凉;我似乎看到了年轻俊朗的八路军干部宋乃德不远千里,从山西转战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在当选为共产党抗日民主政府阜宁县第一任县长后慷慨陈词,力排众议,誓修海堤,捍海安民;我似乎看到了大堤上人山人海,农民来了,盐民来了,渔民来了,抗日官兵来了,七万军民同吃同住两个半月,不惧梅雨淫淫不停,不惧土匪屡屡破坏,不惧敌机频繁侦察,终于筑成捍海长龙;我似乎听到了阜东县民谣“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从远处传来,人民亲切地把这条拦海大堤称为‘宋公堤”,赞誉共产党在阜东地区老百姓心中树起执政为民的第一块基石。站在宋公堤上,一位九十六岁的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兴奋地向我们追忆着他的抗日足迹:“我的一只军鞋,追截土匪的时候,还扔在沼泽地,没有拔出来呢。”
  我们在这里启动了“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活动按钮之后,就接着赶往第二站红星堡哨所。
  红星堡哨所真是宋公堤的眼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县境沿海地区相继构筑了一系列防御性国防工程,红星堡哨所就是那时建成的。哨所大约有二十二平方米,容纳兵力为一个班,现在为当地基干民兵看护。站在红星堡哨所上瞭望,宋公堤遗址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飘带,从红星堡哨所飘出,落在“宋公记功碑”立碑处,堤南虾塘鱼塘连片,堤上四季常青,堤北良田万顷,似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在我们面前无限伸展。
  从红星堡出发,我们兵分两路,他们几人一路继续坐车到下一个会合点,我们一路五人选择步行,重走宋公堤遗址。走在海堤遗址上,我的感觉就像武陵人走进桃花源一样。
  步行至宋公碑立碑处,大约十五里,全程走下来的只有四个人。我戏虐道:“新四军研究会四位成员坚持到底,不愧于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传承。”坚持全程摄像的退休教师徐老师说:“从宋乃德县长敢于担当,筑堤全部费用不用群众负担,以盐税作抵发行公债,由政府偿还;到海堤总指挥陈振东烈士面对匪徒酷刑,‘我为筑堤而来,今为筑堤而死’,从容就义;到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先生,奔波数十年,无私奉献,热心追寻烈士足迹,三上央视,载誉颇多,全国‘红色基因传承者杰出个人’,‘江苏省道德模范’,闪闪红星,无不是宋公堤精神的发扬光大!”副会长党校王校长说:“对,这就是宋公堤的魂!”
  我们又从立碑处乘车,赶往终点。途经新四军创办的新滩盐场,路过沿海化工园区,最后到达中山河边与宋公堤的交汇处。我们还和宋乃德的儿子相约,待疫情散去,明年一起重走宋公堤遗址的南堤,以实际行动纪念宋公堤筑堤八十周年。
  回望宋公堤遗址,蜿蜒曲折,绵延近百里,就像一条卧龙,时隐时现,一会儿化身交通公路,一会儿化身灌溉渠堆,一会儿化身废弃土岗,横亘在黄海之滨,守护着苏北平原,见证着万家烟火缭绕不息,见证着沧海桑田。
  宋公堤,堤永在,魂不散!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