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 访“中国好人”、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
作者:侍甜田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9528 发布时间:[2022-6-10]
  编者按:回顾辉煌过往,携手开创未来。本报即日起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眼中的这十年”系列报道,通过采访我县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生动展现全县广大干群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激励全县上下在“坚定向海图强、加快跨越崛起”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滨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滨海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镌刻下永久的红色印记;许多革命英烈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县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紧扣顾正红、宋公堤、新四军在滨海等特色主题,组织建设一批红色纪念设施,命名一批英雄团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全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这其中,也浸透了一位红色文化传承者的殷殷心血,他就是“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
  “红色文化不仅饱含着无畏的革命精神、不屈的民族意志,也蕴藏着昂扬的革命情怀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为新时代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徐振理告诉记者,缘于红色热土的家乡情结,曾经的军旅情结,让他潜心挖掘家乡的抗战历史,自觉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今年62岁的徐振理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半生竟会和“寻找”二字联系在一起。从2014年12月16日起,到2021年8月22日,7年间,他5上央视《等着我》栏目,为新四军英烈寻找战友、救命恩人、牺牲地和墓地。每一次寻找都充满曲折、充满艰辛,时光倥偬,岁月更迭,区划变迁,沧海桑田,徐振理坚持在历史碎片中寻找蛛丝马迹,在繁杂的资料中筛选点滴证据,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
  几十年来,他追寻滨海英烈足迹,踏访祖国千山万水,奔波乡村田野,沉浸档案馆、纪念馆和相关文博馆,潜心搜集抗战资料,梳理出新四军在盐阜老区的红色脉络;为新四军英烈寻找家乡、亲人、部队、战友和救命恩人,为烈士寻找牺牲地和墓地……今年清明节,天场镇修建烈士墓园,徐振理奔波在乡村田野,沉浸在浩瀚的烈士史料中,100多位天场烈士终于有了安眠的家园。
  为了纪念新四军第三师赴延安学习干部队在我县出海出征,在黄河故道入海口,他参与修建“北上延安”纪念物;他策划建议在滨海中等专业学校为在我县壮烈殉国的新四军第三师8旅敌工英雄解舜臣烈士创建的雕塑公园“舜臣园”,已经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校园红色教育实景课堂,成为红色旅游目的地、打卡地;应邀主持县人民法院“党建馆”红色文化厅;应邀挖掘考证修缮“七套战斗樊集烈士墓”和“白银山烈士墓”,把樊集村父老乡亲70多年守护烈士墓的事迹宣传出去,获评盐城市和滨海县“十佳文明新事”;应界牌镇邀请,建立陈家港战斗张桃园、梅湾渡口纪念标志;主持建立“陈海峰烈士纪念碑”;应邀参与“宋公亭”“和平公园”等红色纪念设施的文史考证。在县内中小学校策划命名“王育才团支部”“舜臣班”、刘炳昌、王长楼、杨必抗等英雄中队。在常州市百年名校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以我县辛立珍烈士命名“辛立珍英雄中队”。
  “历史不能被遗忘,应该让后代铭记于心。”2013年,在帮助烈士及其亲人寻亲的同时,徐振理萌生在天场镇创办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的想法。为了征集到更多的实物史料,徐振理动员家人捐出唯一传家宝——珍贵的手书家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利用自己征集的1000多幅抗战照片、20余万字史料筹办设计建成“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于2014年底正式开放,他本人一直坚持义务讲解,受众达3万余人次。
  近年来,徐振理走遍大江南北,先后到广西、北京、山东、河南、安徽、上海等地考证,到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史料,先后为10位烈士补发了证书,为122位烈士修墓立碑,为168位烈士寻到亲人,为121位烈军属残复人员修建新房300多间, 为2位外乡老兵补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与县人民法院合作“解密白色档案,破译红色密码”,创办了“盐城—常州红色文化传递驿站”……
  徐振理经常走进党政机关、部队、高校、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志愿宣讲,用生动的本土红色资源讲述好滨海的红色故事。挖掘红色文物6处,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撰写的《一部〈家史〉揭开日军滨海烧村暴行》《新四军24团创建在天赐场》等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共两党抗日史空白,他的研究论文和挖掘的抗战文物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文博、档案馆珍藏展览。参与《宋公堤》课题研究,被纳入江苏省委党校主题课程,创建“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红色志愿服务项目,组建 “重走宋公堤”银晖志愿队,任队长。建议举办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重走宋公堤”现场学习、公益跑、主题书画展及专题座谈会等活动。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解放军报》《新华日报》《铁军》等主流媒体报道了他的学术成果和感人事迹。
  一件件不懈寻找的故事中,考验的是一颗对事业赤诚的心,一次次艰辛查访的奉献中,见证的是对红色文化的热爱情怀。“39年前,我退役不褪色,现在,我退休不退责。为烈士寻亲、为英雄圆梦,已经成为我的终身事业。我的职业生涯已经退休了,但是,我的红色事业永不退休!”徐振理说。
  “抗战老兵健在的越来越少,抢救挖掘抗战历史迫在眉睫,让老兵少点遗憾,给社会多点财富;烈士亲属寻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虽然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但是,我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建立一批红色纪念设施,命名一批英雄团队,把红色根源留住,把滨海红色历史传递给子孙后代!”徐振理表示。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