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淮剧:三种艺术形式浇灌出戏曲之花
 
作者:田三采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8556 发布时间:[2023-4-14]
  淮剧是我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也是滨海文化的“重头戏”。
  淮剧是由三种艺术形式合并而成的地方剧种。
  第一种:门叹词
  自古以来,盐淮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艰难。每当遇到荒年,许多人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在沿门乞讨的过程中,他们敲打云板,演唱一些曲调悲凉、唱词凄苦的民间小调,由此逐渐形成一种民间曲艺——“门叹词”。开始是一人演唱,后来有两人对唱,但是只有唱,基本没有表演。
  第二种:香火戏
  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的巫风兴盛,本来只是一种驱魔求神、消灾降福的迷信活动,后来为了吸引更多观者,换取多一点的饭食,穿插表演一些神仙传说和劝人行善的故事,表演多、唱的少,人们称之为“香火戏”。“门叹词”与“香火戏”各有长短。有一天,这对“兄弟”合为一家,相互取长补短。自此之后就能唱能演一些“对子戏”和“三小戏”(一个小生、一个小旦、一个小丑同台演一出的小戏),人称“江北小戏”。
  第三种:徽剧
  徽剧是300多年前形成于安徽省桐城、石台一带的古老剧种。自太平天国起义之后,社会动荡,战事不断。盐阜地区因没有兵灾,相对平静,不少徽班艺人纷纷来到这里谋生,人们称其“里下河徽班”。因为形成的年代久远,剧目比较丰富,行当齐全,表演功底深厚,因此徽剧受到各层次观众的欢迎。“江北小戏”经常和徽剧合在一起演出,并从徽剧那里学习剧目和表演等技巧,最后合二为一。
  这“三个兄弟”结合在一起之后,生存能力大增,不但能演生活小戏,还能演历史大戏,生、旦、净、丑一行不少。当时,人们称其为“江淮戏”。1906年,羽毛丰满的“江淮戏”飞过长江,到上海、南京、苏锡常地区和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等地演出,居然“一飞冲天”,最后落脚上海,借助上海这块风水宝地得到发展,具备地方戏大剧种的基础。上海解放以后,很快成立了“上海市人民淮剧团”。1952年10月6日,在上海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江淮戏”从此正式定名为“淮剧”。
  淮剧音乐经过发展,逐步形成了淮调、拉调和自由调三大主要曲调,以及一些辅助性曲调。淮剧唱念语音属江淮方言,现大多将建湖话作为标准。淮剧唱腔的主要伴奏乐器为二胡,后也用高胡,另外有三弦、琵琶、笛子、唢呐及打击乐器。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