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 滨海:转型升级,“转”出
 · 沿海工业园奋力绿色转型跨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打旋网
 
作者:许可仁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733 发布时间:[2023-11-7]
  新滩盐场靠近海边,沟河相连,河海相通,鱼虾众多。记得小时候,捕捉鱼虾成为盐场人改善生活的主要途径。盐场人为捕捉鱼虾而借鉴创造了许多的工具和方法。旋网就是盐场人主要捕鱼工具之一,许多盐工家庭都有旋网。
  盐工家庭的旋网都是自己织的,织成一张旋网,即使会织的人也要半月以上。织网一般分为五个步骤:一是要根据网眼大小准备好梭子、尺板、网线;二是织网是有技术含量的,因此两手配合、十指运用要灵活排线,穿结流畅,张弛有度。尤其生眼,生眼是指在渔网上加眼,让渔网面积逐渐增大,变成一个圆形;三是穿封网绳。封网绳有两根,一根S走向穿到每一个最后的网眼上,这根穿到网眼中的绳子称为母绳。另外一根绳子称为子绳;四是网兜。开始封网前要找条生眼作为两个网兜的中心,把生眼延伸下来的最后一个网眼作为两个蹶子之间的中心网眼,以便于后期的吊兜均匀美观;五是制作蹶子。蹶子用铅、锡、铜等材料做成。每个网兜有4~6个蹶子组成,蹶子之间由子母线进行连接,以每张网32个网兜计算,需要蹶子128个(以每个兜四个铅坠计),这样一张旋网就成形了。
  用旋网捕鱼,我们称作“打旋网”。盐场人打旋网主要有两把网和三把网两种方式。两把网是打旋网技术好的人才用的,即左手握住渔网蹶子和约三分之一的网口部分,右手将网蹶子挂在大拇指上(这是最重要的,打网时用大拇指好勾住网蹶子便于张开口)再握住剩下的网口部分,两手保持一个便于动作的距离,自身体左侧右旋用右手撒出,顺势送出左手的网口,用右拇指带住网蹶子,适时送出。打网技术不太好的用三把网方式,即理好网,提起最左侧部分,离口约50厘米处挂在左肘上,左手平端握住1/3网口,右手连同蹶子握住1/3多一点,撒网时依次送出右手、左肘、左手。特点是快,易脏,适合浅水,小沟小河。
  盐场人打旋网,一看气候条件,尤其风大不能顶风打。二看鱼花,判断鱼的种类和大小。三看鱼群活动特性,行走方向。打旋网是个累人的活,特别是到海里打潮头,人要在齐腰深的海水里,一般人行走都困难,而打网人硬是凭力气追鱼把网撒出去。我至今还记得,在盐场当时有位打旋网很出名的人,人称“吉师傅”,每当雨后盐河排淡,他提着网,沿着河边走,密切观察河面,只要稍有鱼花,便将旋网打出,旋网又大又圆,圆周几乎同时落水,鱼必在旋网之中。他和同伴出去打网,同伴打不到,他却每每收获满满。
  关于打旋网,盐场流行着一句俗语,叫做“十网九网空,一网补上空”。说的是遇到了鱼群,多数是鲈鱼呆子,遇到这种情况,一网就能打几十斤,用现在的话说叫“爆网”。盐场还流传一句俗语,叫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强调对旋网保养的重要性。所以,盐场人重视对旋网的定期保养。所谓保养就是把蹶子放下来,用桐油或者清漆泡一下(早期是猪血),然后用东西支撑起来晾干,保养以后的旋网更加结实耐用。
  随着如今沿海开发的加快推进和退盐转养的推广,大部分的盐田成了开发区,另外一部分改成了养殖池,实行水面承包,盐场人打旋网的水域也受到极大的限制,盐场拥有旋网的人家也越来越少了,打旋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至于会织旋网的人则更屈指可数了。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