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葡萄不能闭门造车,哪里有新品种、新技术,我都会去学习。而且,还得摸清市场需求。”昨天,在滨淮镇公玉村好农家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负责人毛汉林一边指导工人对葡萄进行精细化管理,一边和记者聊着他的“葡萄经”。
“我们依托标准化现代种植方式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使每亩葡萄产量控制在2000公斤以内,葡萄糖度控制在18%至20%,实现了葡萄从量到质的嬗变。”毛汉林告诉记者,为了使葡萄提早上市,他们不仅增加了早熟品种的种植面积,还通过采用双膜覆盖模式加快葡萄的生产成熟。“你看,现在棚内20多度的温度就非常适合葡萄生长。”
在公玉村,像毛汉林这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近年来,该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特色林果专业村为抓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小小的葡萄串俨然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串串”。
“我们村原来一直是传统的长蔬菜,因为地势和土壤的问题,种植效益不是很好。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经过专家论证和试验示范,近两年开始大面积发展葡萄种植并获得了成功。”村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葡萄面积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的1200多亩,亩均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好的品种效益更高。”
目前,葡萄已经成为公玉村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好农家、王记久红、尧尧、玉缘等一批上规模的葡萄种植农庄在村里茁壮成长,并以这些葡萄农庄为依托,不断引进优质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葡萄种植,实现共同致富。
“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线下到线上、从内销到外销,品质好、品牌亮的‘滨淮葡萄’已经成为独具地域特色的一张农产品名片。”滨淮镇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探索葡萄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加强葡萄基地建设,将市场需求传导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调整葡萄产业结构,构建葡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有效引领全镇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