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场的拐角处,我又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位卖冷菜的老阿姨。
她,个头不高,背佝偻着,却把白色大褂穿得整整齐齐,透着股利落劲儿。以前无数次路过,我的脚步总会不自觉地慢下来,目光被那个小小的摊位牢牢吸引。那摊位是由一辆三轮推车改造而成,上面罩着玻璃柜,里面摆放着色泽诱人的猪头肉、猪耳朵,还有鸡杂、猪内脏等。旁边整齐地码放着香菜、蒜泥,以及酱油、醋等瓶瓶罐罐的调味品。
以往,我只是远远观望,那些藏在心底的好奇与关切,都随着匆匆脚步被留在了原地。今天,看着她依旧忙碌的身影,我终于停下了脚步。近距离看去,她干瘦的双手布满皱纹和老茧,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纹路,疲惫的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坚韧。这时,有一位老人来买冷菜。老阿姨见我微笑注视着她,便主动搭话:“这个阿姨95岁了,还经常来买我的猪头肉吃呢!”说这话时,她脸上满满的自豪。
说话间,只见她手起刀落,猪头肉被切成均匀的薄片;调配调料时,手腕翻转自如,整套动作行云流水。酱香、卤香、芝麻香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若不是刚吃过早饭不久,馋虫都要被勾出来了。 我忍不住问道:“阿姨,您多大年纪了呀?”老阿姨抬起头,温和地笑着:“我70啦!”我难以置信,又追问了一遍。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惊讶极了。我想起自己的妈妈,虽然比她大4岁,看起来却年轻得多。可想而知,这位老阿姨吃过更多生活的苦。
“做这个累不累啊?”我又问。她叹了口气:“当然累呀,可现在赚钱难,雇工人成本又高,只能自己干。”“那您每天几点起床啊?”“三点半闹钟一响,四点就得爬起来,要准备的事儿多着呢。”她一边忙碌一边说,“一天24小时,我得忙20个小时。” 我心疼地说:“那您一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没人帮您搭把手吗?”她脸上露出一丝骄傲:“没有,就我自己。儿子在外地打工,我想给他减轻点负担。”得知她独自做这行已经30多年,丈夫也因心脏病离世多年后,我不禁感叹:“您太不容易了!”她却豁达地笑了:“没办法呀,日子还得接着过。” 我试探着问:“做了这么多年,应该存了不少钱吧?”“哪有啊,现在生意不好做。要是真挣到钱,我肯定雇人。不过好在有些老顾客喜欢我调的口味,有人还特意带着我的凉菜去新疆呢!”说这话时,她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她还说,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得守在这里。
对比我的妈妈,除了侍弄菜园、照顾老爸,其余时间穿着得体,和老姐妹们散散步、打打牌,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安享晚年。 告别老阿姨,走到十字路口,一位女子跪在地上,面前的牌子诉说着她的不幸:丈夫身患尿毒症。盒子里零星散落着5元、10元的纸币,旁边贴着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阳光炙烤着大地,汗珠在她额头上闪闪发亮。我没有犹豫,扫码转去5元。或许这点钱微不足道,或许故事是假的,但我不愿揣测,只愿在这炽热的阳光下,给她一丝慰藉。
还有推着小车卖菜的老奶奶,车上稀稀拉拉的蔬菜带着虫啃的痕迹,却承载着她的希望。只要我脚步稍慢,她就会急切地说:“姑娘买去吧,卖完这一把我就回家了。”我确实不需要,只能报以歉意的微笑,匆匆走过。
那一刻,我想到了无数为生活拼尽全力的人。凌晨4点,环卫工人握着扫帚清扫街道,沙沙声唤醒沉睡的城市;早餐铺里白雾升腾,老板忙碌地准备早点;同事的老公是货车司机,风餐露宿只为多挣些钱;另一位同事的老公腰间盘突出未愈,仍坚持工作,舍不得花一分钱,只为撑起整个家……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在负重前行。
这些平凡人的艰辛与努力,拼凑出生活最真实的模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无数人在泥泞里跋涉,用汗水和疲惫撑起每个普通的日子,再在柴米油盐中咂摸出知足常乐的味道! (何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