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回家
 
作者:张孝军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287 发布时间:[2014-12-2]
     今年国庆长假,我和几位笔友相约去西部地区民俗采风游。在一家车站的西北角,一位拄着拐杖、佝偻着腰的老太太,吸引了我的目光,从老人的背影看,她的体态很像我的母亲,我情不自禁地向老人走去。在老人的身后,我轻声地叫了一声“妈!”老人转过头来,面容慈祥地看了看我,说:“孩子,你认错人了吧!”就在这一瞬间,我决定改变自己的行程,改西游为东下,回故乡看望年迈的母亲。
  该回乡下看看母亲了,多少次我已打点了行囊,却下不了决心。见到母亲的一瞬间,我真切感到,母亲老了,老得像墙边那棵老枣树,如半袋干瘪的果子寄到城里,就只剩下秋风的皮了,而那乡愁的核是多么坚硬,哦,母亲,我一不小心泪水禁不住地流了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的积劳成疾,母亲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咳喘病愈发愈烈。我客居他乡,每年虽能回去一、两趟,可只能是看望,却不能尽孝道,有愧也!
  竹篱上歇脚的燕子,檐角沾满露水的清草,以及院落里的那眼老井,黎明时漾动着的月光的皱纹,母亲啊!我得藏起多少汗、多少泪、多少伤口和白眼,并且要攒够怎样的勇气,才能坦然面对您在人前的骄傲:“俺儿子是城里人!”
  晴空万里了无尘,重返故乡看娘亲。再持木梳理白发,重牵老手聆梵音。无奈应是游子意,可怜最属慈母心。人到中年幸福事,莫过膝前享天伦。我只有默默地想她老人家原谅她的儿子,一个远在他乡打拼的儿子,一个永远令她老人家不放心的儿子。
  回家的信息不胫而走。村庄上在外打拼的几位儿时的伙伴也回来了。大家热情地相邀相聚。在门前的葡萄架下,我们席地而坐,互相看着对方发福的体态、泛白的鬓角,回忆起儿时的情景,畅叙人生的经历。
  我居住的村庄叫后堆根,因为故黄河的河水漫溢冲涮而形成的一道堆坎,并由此而得名。村庄方圆不大,住着百十户人家。过去有个不雅的庄号“补锅村”,因为村里基本上家家有人出去做补锅手艺。在百八十里地一提补锅的,大都就是后堆根的。村里有的人先后到盐城、扬州、徐州、连云港等地谋生。如今村里做补锅手艺的难以寻觅了。后堆根,得益于风水好,这里走出去的有教授、军官、诗人、作家、公务员、企业家……
  阿三仍是儿时的性格,亲和、爽直、热情。“婶!今个中午兄弟几个不走啰,要吃您做的‘八大碗’。”我的母亲做菜的手艺在庄上是小有名气,现已是一家星级饭店总经理的阿平给母亲打下手。母亲依照传统的宴席上菜程序,第一碗膘(外地叫皮肚),第二碗团子(外地叫肉丸子)……第八碗就是红烧鱼了。阿平调侃地说:“婶啊!我要把您的烹饪手艺搬到我那星级饭店去。”
  席间,哥几个吃着传统的家乡菜肴,品尝着家乡新酿的美酒,谈吐间掺杂着各地的方言土语,真可谓南腔北调,几乎没有完全的“山芋腔”了。已是大学教授的阿然,谈起家乡的未来,话题似开闸的水流,滔滔不绝,从沈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沿海铁路大动脉不久建成;东方天然深水良港滨海港的良好发展前景,到淮河入海水道的壮美景观,话题越说越多,而我的心也渐渐沉醉在返回故乡的兴奋中。真诚祝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祝愿我的故乡和乡邻们的生活幸福美满。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