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作者:于利祥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1066 发布时间:[2024-2-2]

作者于利祥追踪巴比伦古国路线示意图

 

喜见巴比伦艺术真迹

 

  尼布甲尼撒二世执政期间(公元前604年~前562年),属于新巴比伦王国的鼎盛时期,当时都城已经有10万人居住。所以,尼布甲尼撒二世在都城又新建了一批雄伟的建筑,包括城墙、神庙、王宫、剧院、巴比通天塔、“空中花园”和仪仗大道等。仪仗大道西端连接的是以战斗女神伊什塔尔名字命名的城门,俗称“女神门”。这是当时巴比伦王国都城中最亮丽的城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上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堪称巴比伦建筑精华之一。女神门原来有顶,现在只剩下了两侧高大的墙壁。

作者于利祥在伊拉克考察采访巴比伦古国时与伊拉克大学的教授、历史学者合影

  在女神门墙壁的砖块上,镌刻着一篇铭文,用的是巴比伦通用的阿卡德语。铭文记录了尼布甲尼撒二世重建巴比伦都城的起因与过程,以及这座神门建成后的庆典场面,大力颂扬了国王的功绩。城墙上清晰地刻有许多头上长角、身披鳞片、公牛或马蛇之形、脖子类似长颈鹿、有着鹰和雄狮爪子的“四不像”彩色浮雕,活灵活现而又整齐庄严。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兽图腾——巴比伦保护神。这些造型新颖、别致的彩色图腾浮雕,既象征着吉祥、财富和力量,也是巴比伦文化的体现。遗憾的是,这座无与伦比的女神门已经被德国贝加蒙博物馆整体收藏,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复制品。
  有趣的是,当年巴比伦的这种艺术形式,后来被征服者波斯人所借鉴。作者之前在法国卢浮宫参观波斯展厅时,曾见到被用来装饰苏萨城大流士王宫的《弓箭手》檐壁,和巴比伦伊什塔尔神门墙壁上的浮雕一样,也是用彩砖拼贴而成的。彩砖上的人物,包括卷发、胡须和服饰,刻画得微妙微肖。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彩砖浮雕依然色泽鲜亮。

历经2000多年岁月沧桑的巴比伦原始城墙 (作者摄)

2000年前的巴比伦古国石狮遗迹 (作者摄)

  这时,我们来到一条较低的道路,这条路的前后都有带锁的铁门。管理员告诉作者:“这里面是2500年前巴比伦的一段原始城墙遗迹,但一般不对外开放”。可能因为我是作家、诗人、摄影家等多种身份,又非常喜爱古代历史文化,一种真诚之情感动了这位古城管理员,他犹豫了一下,便打开了铁门。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紧紧握住管理员的手,连声说“谢谢!”今天,终于可以重走原始的巴比伦道路,可以近距离考察2500年前的城墙浮雕,追踪到两河文明的巴比伦古城真迹,这不就是我冒着风险、历尽艰辛,来到伊拉克的最大愿望吗?我认真地观赏着残垣断壁中的古城遗迹,尤其是当年巴比伦艺术家们,使用粘土砖在大道两旁的城墙上拼贴出的神兽模样。而且这些神兽浮雕保存完好,亦如前述混合了公牛、龙蛇、老鹰、狮子等动物的特征,令人感到特别有趣。

巴比伦古国遗存1 (作者摄)

巴比伦古国遗存2 (作者摄)

  对于这些神兽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曾发现女神门的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威认为,这些神兽是对当时某种真实动物的描绘,但是多数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来源于巴比伦艺术想象中的远古神话动物。

历经2000多年岁月沧桑的巴比伦原始城墙2 (作者摄)

 

巴别通天塔遗踪探索

 

  巴比伦王宫南边约950米处,残留着一个方形的巨大基座,管理员告诉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巴别通天塔原址。据传,该塔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寻找它的踪迹。1899年,考古学家们在出土的巴比伦遗址中发现了巴别通天塔的塔基。同时,还在塔基旁边的一座神庙内发现了一块珍贵的古碑,碑上刻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60年游览巴比伦时对巴别塔的描述:“巴别通天塔建在一个巨大的高台上,由砖块和黏土砌筑。塔身共分为8层,呈阶梯状,愈高愈小,塔顶上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马尔杜克金像的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盘旋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约90米,塔高约90米。”后经考古学家实际测算,两者相差无几,由此可见碑文的记载是准确的。在距今2500年前,人类能够建起一座如此巍峨雄伟的砖塔,实在是一种奇迹。随着巴比伦王国的消亡,巴别通天塔也湮没在历史沧桑之中。

作者于利祥在伊拉克考察采访巴比伦古国时留影

  关于这座巴别塔,《圣经·旧约》中却记载了一个神奇的传说:世界在经历了洪水大劫之后,诺亚方舟繁衍的人类子孙越来越多,于是向东迁移。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示拿地(古巴比伦领域)遇见一片平原,于是人们就在那里定居下来。那时的人类都是同样的口音,讲着同样的语言,书写同样的象形文字。为了吸取大洪水劫难的教训,决定联合建造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塔,让人类通往天上以确保更好的生存。没想到此举惊动了上帝,诸神也感到恐慌。上帝为了阻止人类无知和狂妄的行动,就设法变乱了人类的口音、言语和文字,从而使人们之间不能沟通,并开始相互猜忌,促使工程陷入混乱,最终导致通天塔建造工程归于失败,人类也从此各奔东西。

巴比伦通天塔3D复原图 (作者摄)

巴比伦通天塔遗址 (作者摄)

  尽管圣经中巴别通天塔的故事广为流传,尽管史学界对通天塔的高度和真实样貌存在争议,但根据考古相关佐证,以“通天”取名的这座巴比伦高塔,作为实际存在的古代建筑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当时为什么要在巴比伦修建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通天塔”呢?有人认为,是一个用作观察天象、探索宇宙奥秘的天文观测台;也有人认为,当时人们相信有了通天塔,便能够在高塔上迎来巴比伦保护神的降临,并可以近距离膜拜神灵;还有学者认为,是尼布加尼撒二世想借高塔的雄伟和神的形象来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
  作者倾向于第三种认为,因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所提出的理由,并非虚无飘渺而是具有历史依据的。从奴隶制、封建制直到集权专制时代,无论是君主还是帝王,抑或其他称谓,凡统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好大喜功、不惜劳民伤财,想方设法树立威权。所以,在巴比伦王国鼎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是为了宣扬其丰功伟绩,倾全国之力,建造这座“与天比肩”的通天塔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人会问:既然巴别通天塔昔日曾与“空中花园”齐名,在历史上也一直被当作巴比伦王国鼎盛的标志,那么当时为何没有与空中花园一样被列入世界奇迹呢?理由既简单又充分:当第一批关于世界奇迹的名单考评时,“巴别通天塔”已经圮毁,只剩下地面上一个巨大的塔基,所以无从考评。

作者于利祥在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考察时留影作者于利祥在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考察时留影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人们对于巴别通天塔的探索和追寻却从未停止。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古巴比伦所属地区发现了另外一些古代遗存,其结构和传说中的通天塔颇有相似之处。此外,在巴别通天塔遗址的地下又发现了一些图案和楔形文字铭文,铭文中称该塔为“天神的居所”。这些都为进一步研考巴别通天塔,以及更好地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提供了新的依据。
  可以肯定的是,在人们的心中,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通天之塔,较之古代七大奇迹并不逊色,它仍然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仍然是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标志。何况,哪怕它就是留给我们一个未解之谜,一个扑朔迷离的历史传奇,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文化的享受?

于利祥考察巴比伦古国期间,陪同其采访、调研、座谈的伊拉克文史界人士

 

怀古鉴今叹古城

 

  离开巴别通天塔和南宫遗址,我们穿过萨达姆执政时期重新修建的多重崭新的城墙,来到当年的巴比伦北宫遗址。这里如今荒草丛生、破败不堪,一大片断壁残垣暴露在沟野中,宫殿建筑残破得已经让人无法辨认。而在其对面不远处的高地上,却巍然耸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大型建筑。两相对照,一方傲立高处,一方屈居荒野。我正在思忖:著名的巴比伦遗址保护区内,怎么会出现这么一座奇葩的现代大型建筑?管理员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即告诉我:“那是当年的萨达姆行宫。”我大吃一惊,心想:一个国家领导,怎么会无知和野蛮到这种地步,竟然把供自己享乐的行宫,建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这可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啊!然而转念一想,干这种事的也绝非萨达姆一人,但凡独裁专制者都喜欢这样,有的甚至还将古代的皇宫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和寝室。同出一辙,萨达姆也是为了满足帝王思想日益膨胀的欲望。

作者于利祥在伊拉克考察采访巴比伦古国时留影

  带着对萨达姆的好奇,作者在伊拉克进行了多次采访调查,包括巴格达国家博物馆、文化机构和有关大学,终于知道了一些真相。这位原伊拉克总统,一方面性格暴虐、目空一切,是个典型的专制独裁者;另一方面,他也想重振巴比伦王国的雄风,再创一个萨达姆盛世。于是,他让伊拉克政府在卡迪西亚广场,横跨检阅大道树立了一座雕像:萨达姆和2500年前的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紧紧握手,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1978年,他又拨巨款在有待考古挖掘的遗址上,干脆重建了一座恢宏壮丽的巴比伦古城,试图让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巴比伦,在他萨达姆时代重现昔日辉煌。而且在新建的巴比伦城墙上,到处都刻上萨达姆和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名字。特别是还在巴比伦古城遗址的最高处,修建了作者所见到的那座居高临下、气势冲天的萨达姆行宫。

作者于利祥身后便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滥用权力,在世界文化遗产巴比伦古国遗址中修建的个人行宫

  然而,进人20世纪的人类文明并非如萨达姆所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座重建的巴比伦古城不仅“失真”,还严重破坏了古城遗址的考古和原有的历史人文生态,准备将巴比伦古城从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取消。萨达姆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愤愤说道:我在自己的国家建个古城,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只要自己的人民说好就行,你们联合国凭什么来指手划脚的评价!其实,萨达姆“自己的人民”对他的个人独裁早就心生怨恨,私下里不断诅咒,只是在高压专制下不得不假装拥护违心歌颂罢了。
  不同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往往会出现雷同的情节。公元前330年,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攻占巴比伦之后,不仅重新修建了巴比伦都城,还在城中为他自己建造了一座新的王宫。但是好景不长,这位叱咤风云年仅33岁的帝王,两年后就莫名其妙的死在新建的巴比伦王宫中。许多人认为,他当时是中了一种最可怕的巴比伦诅咒。无独有偶,当代的萨达姆也是在巴比伦都城遗址上,重建了一座巴比伦新城,还建造了一座萨达姆行宫,也是同样好景不长,1990年8月2日海湾战争爆发,这位以独裁善长的萨达姆总统,不但没有让伊拉克重现巴比伦昔日辉煌,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得到文明盛世的荣誉和光环,反而在海湾战争结束后被送上了绞刑架。与此同时,他的“伟大”塑像被拆除;他建在巴比伦古城的行宫被当作反面教材向游客开放;他的所有“光辉形象”统统被他“自己的人民”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所幸,这一次巴比伦古城遗址并没有被毁于战火,依然是世人向往的传奇旅游胜地。

作者于利祥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行宫中留影

  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在巴比伦遗址参观时,非常吃惊地看到,在一些2500年前的泥砖或城墙上竟然刻着现代xxx人到此一游的题字,落款时间竟然是萨达姆执政时期;有的路边,竟随意散落或堆砌着一块块人类最早发明的楔形文字泥板;游客们在这里甚至爬上倒塌的城墙搞怪拍照……这可是创造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巴比伦古国啊!它曾繁荣昌盛了一千多年,又经历了岁月沧桑和泥沙掩埋,今天被重新发掘展现在世人面前,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这样的人类文化遗产现状令人十分担忧,如此失落的历史文明更让人心痛不已。巴比伦管理员似乎明白了我的心理,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接着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巴比伦古城遗扯中被游客踩踏的2500年前的珍贵文物——楔形文字泥板 (作者摄)

伊拉克境内2500年前巴比伦时代的尼尼微古城遗址 (作者摄)

  作者和古城管理员握别后,独自伫立在巴比伦遗址,凝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一场场战争的滚滚硝烟,一个个王朝兴亡更替的历史景象。公元前539年,随着居鲁士二世金戈铁马的到来,古代两河流域全部被并入了波斯版图,巴比伦独立发展的历史道路就此中断。公元前331年,正值而立之年的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攻占巴比伦,又推翻了波斯人统治,成为新的统治者。他雄心勃勃,不仅要重现巴比伦的辉煌,而且还要征服世界,并准备将巴比伦都城和埃及的亚历山大两座城市同时作为世界帝国的首都。遗憾的是,公元前323年,年仅32岁的亚历山大突然在王宫中神秘死亡,他的雄图伟略也随他一起化为历史的尘烟。而这个曾经诞生过世界第一部法典和空中花园、巴别通天塔等奇迹,最早研究传授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学,标志着人类古老文明的巴比伦王国,也带着无比的惆怅、落寞和不甘,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者于利祥在伊拉克埃尔比勒古城堡(世界文化遗产)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和主持人合影

 

作者简介

 

  于利祥,著名旅行家、诗人、作家、摄影家、历史学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为美国《侨报》、墨西哥《华文时报》等国际媒体专栏作家。现任《海外华人发展史》研究中心CEO,并应邀担任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美国纽约诗词学会副会长、美国金山诗艺会学术顾问、欧洲摄影联谊会顾问。多年来,他全面系统地追踪了长征之路、丝绸之路、玄奘之路、海外华人发展之路,完成了中国天路探秘、海外十大奇迹探秘、巴比伦古国探秘、古埃及王朝探秘、古代玛雅文明探秘、南美印加帝国探秘等,并对人类一些未解之谜和世界220座著名古城进行了考访。曾到过一百多个国家旅行、考察、交流、讲学,著有《长征追踪》国家重点图书、《行吟天下》《铜奔马》旅行诗集、《江山寻梦》文集等。
  2007年,江苏省文化厅委托其作为总策划、总摄影、总撰稿,和南京图书馆一起成功举办了江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红色文化展览——《永远的丰碑》;2008年,其作为总策划、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和江苏省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召开了“中国南京全球汉诗大会”。
  其行者历程和文化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人民前线》《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交通报》《新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以及美国、欧洲、南美、印度等国内外50多家媒体曾对其进行采访和专题报道。


于利祥在伊朗著名的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考察时和同行的设拉子大学的师生合影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