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电影往事
 
作者:王玉祥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074 发布时间:[2015-11-20]
  赶场
  我们小时候最高级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最盼望的事也是看电影。记得上高中前,我从没有进过电影院,看的都是露天电影。一旦附近哪儿放电影,消息就会在伙伴之间、邻里之间不胫而走。徒步跑三里五里路去看电影,那是小菜一碟;有特别爱好的,往往跑到十里开外,甚至更远,大家便嘲笑他为“滥翁”。露天电影哪有座位?自带凳子嫌烦、嫌重,只能在地上垫草。那时候草多,各家的场上都有草堆,我们到哪儿都能扯上一把草,往地上一放就成了柔软的“沙发”。有时放电影是“跑片”,一个地方放完了,才到另一个地方。等的时间太长,我们就在“沙发”上睡一觉。
  扯草的人太多了,一个小草堆往往瞬间被夷为平地。电影场附近的人家碰到我们这些扯草的,就骂就赶。因为太嫌烦,以至于人家都反对在自家附近放电影。电影场只能安排在生产队的大场上。
  同一部电影在不同的地方放好几回,大家也就赶着场子看好几回。有时割猪草回家晚了,我们宁愿不吃晚饭也要赶过去凑那份热闹。去时三五成群,迟早不一;去得早的,悠然自得;去得晚的,脚步匆匆。散场时则热闹得不得了。同方向的人都汇聚到一起往家赶,那阵势、那人流,简直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尘土飞扬、议论纷纷。什么《平原游击队》《地道战》《洪湖赤卫队》《闪闪的红星》等,我们都要看好几次,对里面的人物、情节都熟悉了,甚至连某些角色的经典台词都能说上几句。我们还经常遇到“跑白腿”的事,发电机坏了,放映机坏了,灯泡闪了,都会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要是遇上好看的电影,即使天气突变,我们也要挨上几分钟,雷打到头顶上才赶紧抬脚往家里跑,来不及赶到家的就成为落汤鸡,满身的泥泞。
  但是,我们依然赶场,那么热切,乐此不疲。
  表演
  我记得孩童时代空闲时间似乎很多。“演电影”是我们重要的游戏项目。战争题材和抓特务的电影看多了,我们就模仿电影中的情节,玩打仗游戏,或者抓特务、斗地主。谁都争着扮班长、排长、团长等正面角色,或者扮杨子荣、董存瑞、潘冬子等英雄人物。端着“机关枪枪”、挥着“大刀”、肩扛“红缨枪”,头上戴着柳编帽,威风凛凛的,我们演得很过瘾。“首长”挥着手枪,高喊“冲啊”,部下就像模像样地发起冲锋,占领某个阵地;还有卧倒、匍匐前进,什么刺激就玩什么。武器都是自己“造”的,一根芦苇可以编成一把手枪,一块长木板自然成为大刀;谁家爸爸帮儿子刻一把“仿真枪”,肯定会成为羡慕的对象。
  反面人物谁也不愿意扮,大家只能轮流着扮,或者大孩子逼着小孩子扮。“鬼子”“特务”“地主”都要被臭狗屎一般地骂,还要在“机关枪”的扫射下“死”去,“死”得很惨。那是谁也不想承受的。
  这样的游戏也不会有很尽兴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在父母的呵斥下,怏怏不乐地挪着小步回家。
放映
  那时候,我们对电影的导演、编剧、演员什么的都一无所知,倒是对放映员特别崇拜。放电影前,放映员先要“倒片”。有机会的话,小孩们一定都会围观——那娴熟的动作煞是迷人;看电影时,我们也喜欢挤在放映机的旁边,一到换片时就盯住放映员的手,看他怎么取片子、怎么装片子,觉得他的本领好大、好神奇。
  电影不是经常有得看,无聊时候,我就自己制片、放映,自娱自乐。我拿毛笔在木门的背后画上一个大约20×10厘米的方框,在方框里画上电影中的某个人物或者某个动作,当然画得一点也不好看,头画成一个圆圈,里面用黑点代替眼睛、鼻子、嘴巴。电影制作成功,我就用家里的一面方形的小镜子把探进屋内的阳光反射到“荧幕”上,在头脑里回忆一些电影的情节,或者说几句台词就能过把看电影的瘾。晚上,我就借着煤油灯昏暗的灯光“放电影”。“瘾”过后,我就能安然入睡。
  我们国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什么都有了,人们早就不用为看一场电影而煞费脑筋了。虽然时过境迁,但那些细小的印迹会时不时地在我脑海里荡漾一下,叫人回味,好像宇宙中的电磁波那样悠长。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