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幼小衔接重在培养孩子适应能力
 
作者:县实验幼儿园陈怡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4536 发布时间:[2015-12-16]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开始很难适应。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长达4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困难和学习适应性困难两个方面。因此,对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应该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
  一、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首先要重视幼小衔接研究,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与小学教育稳妥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不影响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小衔接工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向学龄期自身发展特点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实质性转变,应在幼儿园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对开展的各种活动的认识以及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诱发幼儿逐步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的主动性。   
  二、要在幼儿园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为了解决幼儿社会性适应困难,近年,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性适应教育活动。如,写气象日记、制作气象统计表,形象直观的气温变化曲线让孩子们每天介入,谁来的最早就让谁操作。又如,让小朋友们轮流当值日生,点数毛巾、清点人数、帮老师分餐具和玩具、检查桌面是否干净整齐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和完成任务意识,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再如,教师面对幼儿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的求助与告状行为,以不拒绝也不直接参与代替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想办法。“你在家里是不是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现在,你就是家里的小主人,相信你一定会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动脑解决,教师在必要时引导帮助,逐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要诱发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一是幼儿园与小学开展交流活动。我们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相互听课交流,共同探讨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缩小差异的办法。如,一年级的教师到幼儿园大班听语言、美术、音乐、体育、游戏等课程,了解大班的教学内容、方法、原则及孩子的表现,使自己的教学力求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说话、动脑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体现一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激发幼儿向往小学、当小学生的愿望。同时定期与小学联谊,到小学与哥哥、姐姐同上课、做游戏做操;组织“我向哥哥、姐姐学什么”等谈话活动。二是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活动室布置生动活泼,然而,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小学整齐划一的教室生疏,一时不能适应学习环境。为此,幼儿园大班后期逐步对活动室进行改装,把活动室布置得更贴近小学一年级。黑板上的装饰渗透一些童趣,诱发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和谋求知识的欲望。三是将游戏、表演、绘画等引入小学课堂。幼儿园集体活动时间一般15至30分钟,主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小学课堂则以学习知识为主,就是说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在学习环境、学习时间、课堂方式、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因此,小学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对孩子有不同的组织和有不同要求。如,课堂可以安排学生不同形式的座次,如围坐式、小组讨论式、半圆式、自由式等等,让学生不断适应、不断接受,既提供了孩子之间交往的机会,又有利于把游戏、表演、动手操作、绘画、观察等等内容引进课堂,创设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情境。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