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谱写跨越崛起的瑰丽华章
———沿海工业园加速发展侧记
作者:任庆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4828 发布时间:[2015-12-29]

  拥有规上企业120家,其中上市公司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预计今年可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8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167.3亿元、规上工业入库税收9亿元,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53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0家……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县沿海工业园始终坚持以转型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以载体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以稳定为前提,大力推动园区事业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转型升级开辟新天地

  转型升级是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沿海工业园通过大力实施园区转型、产业转型、企业转型、项目转型四大转型工程,以转型稳经济增长、促经济发展。
  实施园区转型工程。推进园园融合,充分借助园区商圈优势,招引布局一批医药成品药项目,加速与县工业园以及医药产业园在产业、人才、科技信息上的深度融合。推进区港融合,加速化工码头建设,策应临港产业布局,实施园区与港口抱团发展,增强整体竞争优势。推进产城融合,加快生活服务区建设,发挥县城及周边乡镇、滨淮农场现有的功能优势,重点打造高端配套服务,使园区的发展与周边配套在功能上互补、优势上叠加。
  实施产业转型工程。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在园区北区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近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在县城北区规划建设新医药产业园,发展成品药。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初步形成了以新医药、新材料为主的产业特色,现有新医药企业45家、新材料企业32家,2014年新医药、新材料两大产业分别实现规上开票销售52.9亿元、37.4亿元,占到全园规上开票销售的53.9%。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从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盐化工等多个产业链的中低端,逐步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升级,目前医药产业有原料药企业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15家企业正在计划新上原料药项目,新材料产业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获得8个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个,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个,拥有国家发明专利98件。
  实施企业转型工程。招大引强一批知名企业。先后招引了美国陶氏、瑞士奇华顿、德国瑞曼迪斯等一批一流外资企业,以及普信、科利、雅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有力地提升了企业整体层次。培大育强一批骨干企业。拥有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超50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在全市开发区中均处于领先位置。吉华公司自2004年来滨投资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近20亿元、税收超2亿元的规模,去年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排名前四;长海、苏普尔、普信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为年销售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有力地支撑了园区转型发展。挂大靠强一批后进企业。鼓励发展较好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后进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实施重组整合。近几年,园区每年重组整合企业都在10家以上。
  实施项目转型工程。突出重大项目招引。重点招引一次性投资不低于3亿元、亩平投入不低于200万元的重特大项目或外资项目,对拟招引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突出合作项目提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骨干企业与世界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技术合作、产品合作、资金合作,目前吉华、飞翔等企业已经与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实现强强联合。陶氏化学公司与富比亚公司合作的CMIT项目,采用了世界最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全程DCS自动化控制,是陶氏化学在中国推广的样板项目;馨瑞香料公司引入瑞士奇华顿全自动生产装置;建农植保公司按照工业4.0标准引入德国拜耳智能生产技术;科利新材料公司引进德国法德尔先进装备技术,全流程实行DCS自动化控制。突出技改项目扩能。鼓励企业技改扩能,扩大规模,培植新的增长点。每年排出几十个技改项目,重点重攻、重点推进,每年新增投入20亿元左右,其中设备投入占比70%左右。

载体建设催生新气象

  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追求,高标准推进载体建设,园区投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承载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公用设施日益配套。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在“十通一平”基础上,

 建设了公共管廊、液体化工码头、疏港航道等大型公用工程,以及生活服务区等大型生活配套设施。安全设施配套方面,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搭建了事故应急救援中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安全培训考试中心,园区安全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社会公益配套方面,成立了沿海工业园慈善基金会,筹集原始资金1000万元,每年面向全县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
    公共平台不断丰富。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创建了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滨海)分中心、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滨海绿色医药产业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和南大、北化等一流高校开展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权威品牌持续增多。先后获得“国家火炬滨海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滨海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权威品牌,园区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今年9月,园区又成功获得人社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了新的突破。
安全生产呈现新面貌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沿海工业园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不断强化管理,园区安全本质度不断提升。
    控制源头。严格控制项目入园,凡是入园项目必须通过安全、环保等部门的联合会审,执行“四个一律”,即涉及生产储存使用爆炸品的项目一律不得入园;光气、无机氰化物一律不得入园;有毒重金属,铅、汞、砷等一律不得入园;高压深冷以及反应机理不明的项目一律不得入园。严格实行液化气体和具有爆炸特性的强氧化剂总量控制。自2006年以来,园区累计否决项目100多个,有力压降了事故风险,为平稳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重抓平时。坚持每日一排查、一巡查,查安全隐患、夜间值班值守、劳动纪律。坚持每周一督查、一通报,查隐患整改、应急演练、特种作业,通报标准化开展情况、“三违”现象。坚持每月一例会、一督办,召开园区安全工作例会,推行重大隐患挂牌、整改、销号。坚持每季一考核、一分类,考核安全基础管理、教育培训、手续办理情况,分红、橙、蓝三级。坚持每年一总结、一演练,定期总结部署、奖惩兑现、签订责任状,开展综合消防演练,切实筑牢安全第一防线。同时,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标准化创建,目前,园区企业已实现三级安全标准化全覆盖,其中达二级标准化30家、通过二级初访企业8家。
    创新机制。全面推行陈旧设备强制更新、自动装置强制安装、从业人员强制培训、事故隐患强制整改、落后工艺强制淘汰“五个强制”,搭建事故应急救援中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安全培训考试中心“五个平台”,做到查清组织体系是否健全、查清应急救援能力是否匹配、查清安全手续是否齐全、查清安全标准化是否通过验收、查清项目入园是否合法“五个查清”。

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

  紧紧围绕省、市化工园区整治工作要求,坚持环保优先,以投入为抓手、“三废”治理为重点,确保园区、企业治理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匹配。
  加大有效投入。累计投入近10亿元,完善了“一企一管”、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厂扩能、固废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引进了德国最大的环境服务企业瑞曼迪斯,上市公司光大国际、东江环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环境治理。10家企业新上了MVR析盐工艺,15家企业建设了RTO废气焚烧装置。吉华化工公司累计固定资产投入约15亿元,其中近3年在安全环保投入上就达到3亿元,安全环保总投入已占公司总资产的20%。
  加强“三废治理”。与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产业研究院开展深入合作,一方面实行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第三方代运行,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达标排放。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污水治理第三方试点项目,园区作为江苏唯一示范单位,方案已在北京通过答辩。另一方面,南京大学常驻园区的10多名研究生,每人负责几家重点企业废水治理技术指导,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企业提高废水治理水平。
  加快平台搭建。与环保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平台技术监控的新途径。与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为企业提供废水治理技术支持;与江苏省环科院合作建设了江苏省环境保护化工废气治理技术与工程中心,为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升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同时,园区还在各企业尾水排放口安装了PH、COD、色度、挥发酚、氨氮、总铜、总磷等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并装备了尾水排放池视频监控,对尾水排放情况实施及时有效的在线监控。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