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壮美沃野展画卷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三农”篇)
作者:李雨朦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012 发布时间:[2018-11-14]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成就辉煌。40年来,我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开放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深入宣传改革开放40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全县广大干群为实现“三争”目标、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滨海贡献力量,本报自今天起,开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
  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94.2万吨,比1978年增长3.8倍;2017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6万元……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引下,我县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围绕提质增效,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经济呈现生机勃发的崭新局面。
  结构调整,让农业提质增效
  位于界牌镇的竹林水果种植家庭农场从2014年开始尝试种植西兰花,逐渐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后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共种植400多亩西兰花。农场负责人林波说:“去年以来,我们不断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销售形势大好,还吸纳了周边许多村民进场务工,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竹林水果种植家庭农场是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优质稻米、经济林果、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等“六大特色产业”,调优结构、调特产业、调高效益、调强竞争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共新增高效特经作物1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总面积26.73万亩,特经作物6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1.8%,全市第一,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206家,家庭农场总数702家,农产品网店突破500家,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20亿元。
  我县农村农业新业态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更激活了全县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县农委主任唐子海感慨地说:“乡村成为景区,放在20多年前,这些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经过这几年的培育,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了景区。新建四季年华等50亩以上规模设施农业基地72个,新建水云涧、兴庄休闲农业园、四季年华农业公园、黄河湾农业生态园、海天青生态高值农业示范园、薰衣草生态农庄等7个休闲农业景点。从村庄到景区,过去种地的农民,现在成了工人,在土地流转收入之外,又有了一份务工收入。这几年来,我县休闲农业景点接待游客人次和直接收入呈现倍数增长,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新增长极。
  同时,借助全县“四区五带”建设契机,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着力发展黄河故道经济,努力打造“特色农业走廊、绿色生态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创建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8个,建成沿海百里风光带、千里绿色河堤长廊及万亩果园、万亩银杏园、万亩葡萄园、万亩林场。实施农业产业富民项目7个,项目补助资金共850万元,重点扶持八滩镇瓜蒌种植加工基地,农业园同心村设施蔬菜基地、蛋白桑、果桑种植基地、浦岗村千亩高效梨园,滨淮镇四青蔬菜种植基地、海大公司蔬菜加工生产线、界牌镇万亩小花生基地等项目。
  拓宽渠道,让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我县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宽渠道,力争实现突破。
  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向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收入,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合理分享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更多享受到产业兴旺的成果。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和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劳动报酬,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权等折价入股企业和合作社。农民培训成效显著。2017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0多期,受训人数达2万多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901人。到户服务真抓实为。依托农业科技入户、体系建设等项目,组织县乡200多名农技人员定期进村入户入场开展技术服务,2017年培育稻麦、蔬菜、畜禽、农机科技示范户3450户。启动“益农信息”建设,实现296个村居全覆盖,补齐农技服务体系最薄弱环节。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县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我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后,享受了生活补贴、医疗救助、子女教育奖补等一系列帮扶政策,该镇还给我提供了保洁员岗位,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家住界牌镇陆集居委会二组的低收入农户陆东虎说。
  像陆东虎这样的低收入农户还有很多,我县为劳动能力较弱的低收入人口,提供道路保洁、绿化管护、垃圾清运、秸秆禁烧等公益岗位。同时大力实施扶贫“职”通车活动,建立课堂教学培训、实习基地培训、帮助创业就业相衔接的就业培训体系,目前入企务工低收入劳力3957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落实国家、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分类施策,创新扶贫举措,着力构建了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就业、教育、健康、安居、资产收益、社会扶贫为支撑,政府托底扶贫为保障的“1+6+1”立体帮扶体系;“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阳光监管体系;“1+3”清单式帮扶责任落实体系;县镇村组四级贯通、会办通报督查考核奖惩“五位一体”的组织推进体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截至2017年底,累计脱贫1.89万户、4.51万人,脱贫率43.4%;省定经济薄弱村累计达标12个,达标率60%。在2016年度全省脱贫致富工作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获国家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表彰;在2017年度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
  乡村振兴,让农村越来越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县在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上早已提前谋划,赢得了先手。
  清澈见底的沟塘河渠,宽阔笔直的农村道路,粉刷一新的灰瓦白墙,鲜花遍地的乡间公路,绿白相间的篱笆栅栏,行走在东坎街道新安村,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乡村公园。“我在这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看着自己居住的环境变成现在这样整洁清爽,心情真是宽慰舒坦!”70多岁的老人、新安村村民王付堂很是感慨。
  近年来,我县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河道疏浚整治、公路提档升级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实施5个万亩林果基地、百村千户万株富民工程、百里绿色长廊以及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等工程为抓手,重点推进100项绿化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全县新建完善绿色景观通道238公里,新栽四旁植树89万株。率先出台河长制实施意见、落实河长制管护经费,26名县级河长、164名镇级河长、781名村级河长全部公示上岗履职,形成了三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和“一河一策”方案,强化巡河、治河,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了河道河长、河道整治规划、管护责任全覆盖。                   
  加强重点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绿化工作,投入资金2.3亿元,对G228、G204、S327、S226、G15沿线绿化进行提档升级,同时精心打造S348、盐连铁路沿线绿色景观长廊,新增绿地面积542.8公顷,改造绿地面积100公顷。不断深入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乡村之美,也激发了乡村更大的发展活力,让农村的景色更加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广袤土地涌动着改革活力;美丽村庄述说着发展故事。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县将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心聚力走出一条具有滨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