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滨海农耕文化系列之———泥草房
 
作者:徐寿春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735 发布时间:[2018-11-26]
  在我县农村,广大农民曾经赖以存身的泥草房,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草改瓦”和新世纪城镇化的推进,已渐行渐远,彻底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泥草房,顾名思义就是泥和草盖起的房子。它的构成,主要包括泥土墙、木或竹桁条、木架梁、柴笆与秸草等几个部分。一幢泥草房的砌成,靠的是打墙的泥土匠,做桁条、梁和门窗的木匠,打柴笆以及盖柴草的笆匠等能工巧匠。泥草房的式样,有庭院式、旁门式、丁头式、棚舍式等。建成泥草房的每一个流程、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都需要一个时序过程,无论是丁头舍三间旁门屋,从开工到入宅,都需耗时头两个月。
  建泥草房,打泥墙是第一道基础工程,首先是看好“地理”,选定宅地,夯好屋基,然后选取黏性大的黏土做成泥浆,择日集中泥土匠开工“奠基”。这种泥草房的墙体有夹板式、棒鞭式两种。夹板式,就是将泥土加水拌潮后,放进夹板压实。棒鞭式则是先把泥土反复用脚踩、锹翻、拌熟,然后垒为墙体。泥墙厚度一般一尺多点,棒鞭式头道墙打好并晒、鞭一星期左右即上二道墙,每道墙高约二尺左右,一般三道墙为多,墙体高六七尺,其门窗在打墙时一并留存或用砖头砌好,这就算打好了泥墙。至于稍山(山头墙),大多用预制的土脚垒成。盖房时所需的木质桁条与梁(代替土实山的“△”形架)和柴笆,全部由木匠、笆匠准备就绪,在上梁那天,木匠与笆匠合力钉好屋顶框架,把柴笆和桁条与梁粘牢在一起,使墙檐、山头、梁与桁条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这时,农村称之为“大工”的苫草匠开始上房“作业”,一般前后檐各二人,两边同时开工,他们把小工预先“刷”扣好和一次次传递上去的湿草捆,开展一层一层地苫,每苫一层,在草、笆搭接口加泥衔接一层,直到抓脊“合拢”,梳理完好后,房子才算建设成功。
  虽说同样是泥草房,但各家各户因经济条件不同,有纯泥墙草苫顶的,有砖垫根泥墙草苫顶的,也有砖垫根包门窗泥墙草苫顶的不等。但只要是土墙,一定要“郾子”泥泥墙或小麦秸草批墙,以防风雨“挖”墙,避免房倒屋塌的危险。凡三间泥草房的,中间一间较大,称之“明间”,门开在正中央,有的专作客厅之用,有的厨房连锅灶与客厅合用。明间两边房间,其正面墙或山头上各开一个木档子方形窗户,作为寝室。有些农村的富户,或血缘关系近的几户,或较多的分家兄弟,往往住在一起,把房子砌成“门”字形,“门”外再砌一堵墙,成“井”字状的“家天”,亦叫“天井”,也有“三合院”的。一般贫困户的草房很低矮,两檐离地不高,有二间“旁门”或“丁头屋”的。个别极度贫穷的农户,则是用木棍、柴笆搭成两檐触地的“小舍子”遮风避雨。其实,对泥草房的说法也是有讲究的,以其上盖的用料,分为稻草房、麦秸房、柴扑房和柴导檐、瓦筑脊、四檐青等,特别是稻草房质地差,经不起日晒夜露和暴风雨袭击,容易烂草漏雨和“房顶”被狂风卷走的危险。
  我家在上世纪70年代前,祖祖辈辈一直住着十分低矮的泥草房。儿时记忆中,泥草房冬暖夏凉,特别是冰冷的雨雪天,太阳出来看到屋檐草上闪亮着一串串冰凌,中午冰雪融化时,家人进出屋里屋外,就像在瀑布里穿梭。然而,住泥草房心情愉快的少、忧虑的多,大雨时“天上大下、屋里小下”,常常没地方避雨;如果刮大风,全家人被吓得像掉了魂一样,赶紧拿绳索“压”山头草,尽管如此,记忆中有四五次房顶草被风掀了,最严重的一次,上盖的草全部被大风卷走,全家人在雨地里,真是惨不忍睹。再看今天的农村,或一式瓦房,或集群小别墅,或居城镇化的高楼大厦,彻底把泥草房的遗迹存入了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