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世界读书日专版
 
作者:赵秋华 周琦 梁征 许民彤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221 发布时间:[2019-4-23]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一起来悦读吧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特编发一组与读书密切相关的文章,希望天下读书人将书读得更有品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愿天下读书人“世界读书日”快乐!

“世界读书日”来了

如何让书香深入人心?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国内多地都会举办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那么,这些活动对推广阅读有多大作用?怎样才是推广阅读的有效方法?
  对于“世界读书日”,很多爱书人都不会陌生。它的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据说,“世界读书日”的设立,还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有关:一位公主被恶龙困在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打败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这个地区的人们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实际上,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除此之外,它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提到,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在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看来,它的设立,就是希望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大家能多读书,“其核心宣言就是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的确,在某搜索引擎上,以“世界读书日”为关键词搜索,能够看到上千条相关新闻,其中不少是全国各地举办的相关阅读推广活动,也能从中看到人们的积极响应。在北京,多家出版社或阅读推广机构也会推出“应景”的讲座等。中华书局市场部副主任彭玉珊介绍,中华书局从2015年开始就在4月23日举办“读者开放日”,希望大家看到好书。
  “在世界读书日或前一天,我们会举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一楼的展览、读者互动游戏,至少两场公益讲座,颁发‘伯鸿书香奖’等等,有点儿像一个传统文化‘嘉年华’。”彭玉珊也感觉到,近年围绕“世界读书日”举办的活动似乎在逐渐增多,“阅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光是扎堆办活动”。
  那么,除了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外,还有哪些推广阅读的方式,可以令书香深入人心?彭玉珊认为,还是要在平时,各方一起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倡导,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出版社来说,可以多注意社会热点,像结合博物馆的热门展览,给读者荐书。因势利导,有意识做一些主动的策划”。
  聂震宁则认为,一个人读书与否,其实与内在需求有关,“随着社会发展,读书条件得到很好改善,人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读书的内在需求比过去要强烈得多了。阅读推广活动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是读者和读物的关系”。
  “我们不能满足于热闹的推广活动,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给大家阅读的助力,激发读者阅读内在需求。”聂震宁认为,出版机构也要多出好书,“如果书没有出的越来越好,那阅读推广活动也难以取得成效”。

今天,你读书了吗?

  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今年已是第24个年头。“世界读书日”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把每一天都当成“读书日”,让阅读成为人们的自觉活动。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人均纸质书阅读量4.67本;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
  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人类的点滴进步和成果都会被记录在书里,传承并发扬光大。古语有云:“读书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可见,读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通往富强、幸福的智慧通道。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是为了更好的明事理、为人处事以及提升自身的修为,从而成为身体健康、思想有趣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读书可以帮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去认识世界、感受人生。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从晨露微曦到灯火阑珊;合上书本时,你的“人生”可能已经不同。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之际,让浓郁书香融入我们的生活,让读书成为我们终身追求的“时尚”,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愿书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愿智慧的阳光照亮这个时代和我们的人生。

怀念一本书

  记得在我上初中时,父亲单位来了一位新同事,是从东北调来的。当时父亲以一贯的热心肠为这位新同事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对方很感谢,特意拎礼品上门,可父亲坚决不收。临走时这位叔叔看到我那个简易的小书架上有不少书,于是送给我一本书,得到父亲首肯之后,我收下了。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书名叫《老共青团员》,1958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我拿到这本书时,书页已经发黄,而且没有封面缺少封底,不过我很喜欢。
  有一次,一位比我高一届的邻家大姐来我家玩,看到了这本书便向我借阅。我虽然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平日里与这位大姐多有书刊交换,也不好拒绝。然而,半个月后这本书回到我手中时,最后一页又遗失了。这一页上除了一段作者的后记之外再无他物,但是这段后记在我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介绍了这本书的最后情节,以及作者对主人公的一些交代。缺少了这一页,对于全书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但对于爱书的我来说,却是痛心疾首的。
  但后来更令我痛心的是,这本书居然丢了。
  那一年我上初二,在班上结识了一位转学来的新同学,他十分朴实,穿的衣服很破旧。老师分配他与我同桌,于是我成了他认识的第一位同学。一来二去的,我们便成为好友。他的学习成绩比我好,我遇到不会做的习题便向他请教,他也十分热情有问必答。有一次他来我家玩,看到了书架上的这本《老共青团员》,便向我借。其实我心里也挺不愿意的,但想起他平时对我的帮助,又想到他是一个十分质朴的人,总不至于借了不还,于是便佯装爽快地答应了,没承想这一借便有去无回。十天之后这位同桌突然没来上学,老师说他在家中晕倒被送往医院,经医生检查说是患了重病,必须休学一年。
  于是,这位短期的同桌便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连带着我那本视同珍宝的老书。虽然我也很同情他患病,但也很念念不忘我那本珍藏的书。

书香伴我行

  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四月便来到了人间。又是一个读书月到来了,全国各地读书月活动丰富多彩,书香随处飘散,让我再次感受到阅读氛围的同时,也勾起了我对读书的回忆。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记得我刚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只能看标注拼音的书。故事书中丰富的人物、有趣的剧情让我着迷。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期间,我读完了《林家铺子》《四世同堂》等书籍。就读大学时期,我参加了读书社,能够随意借阅校图书馆的书籍,得以在书海尽情徜徉。从路遥到王朔,从梁实秋到余秋雨,从王小波到韩寒……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我常常忘了时间,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阅读别人的故事,静思自己的人生。无数个青春里的困惑与烦恼,我都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广泛的阅读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带来了精神的财富,也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种东西,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我想,一定是书,是知识。”我个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话。我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建筑企业,被分到工地当工长。7月正是最热的时候,只要一上工地,衬衫、牛仔裤等全部都会湿透。那段日子异常艰苦,我内心的挫败感很强烈,下班之后,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无比郁闷。我在工地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是那两年终身难忘。
  在这段备受煎熬的日子里,我拿起了书本,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陪着我走下来的,是孙少平的经历带我走出了苦闷,是孙少安对生活的信仰拯救了我。这些书是我前行道路上的路标,指示着方向;也是闪烁的亮光,不断照亮我前行的路。2004年4月,我凭借发表在内部报纸上的几篇难登大雅之堂的文章离开工地,调进机关工作。现在想想,我一个人能够在省城扎下根,成家立业、择偶、生子,如果当时不是那些书籍的陪伴,从书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我可能会辞职走人,不知浪迹何方……在漫长岁月里,就无法遇见如今的这些同事、朋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个爱读书的人,无疑是一个幸福的人。读一本好书是和精神高尚的人对话,读众多好书,便从中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年,工作生活之余,我的业务时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个人独坐书房,看着柜子里、桌子上、床上放着的书籍,书如同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可爱的伴侣,心情郁闷了,我去读书,书可以让我忘记忧愁;压力太大了,我去读书,书可以为我缓解压力;遇到挫折,我还去读书,书可以给我力量和智慧。书中自有黄金在,知识就是力量。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阅读就多一份平庸的困扰。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读书,读更多的书。

阅读的精神仪式

  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的时候,我总是无限感怀。国民阅读率、人文阅读、书籍的命运、设立国家读书节、阅读社会、书香社会的建立等等,会再次成为读书界、书评界,乃至广大读者热议的话题;对于一个深爱阅读的人来说,除了关心这些读书的话题之外,或许会更加关注阅读的本质,阅读的价值、阅读的精神、阅读文化的思考、发现、坚守和追寻。因此,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它就不仅仅只是一个节日,而更是一种体现着阅读的高尚和美好精神仪式。
  罗素说过,阅读将使我们与高尚的人物为伍,生活在对崇高的思想的渴望之中,并且在每次困惑中都会被高贵和真理的火光所照亮。笛卡尔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人性的高尚与否,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受到的阅读文化的影响有关。阅读的实质,实际上就是解决这样的灵魂问题。所以,阅读是一种深切的对话和凝视,与高尚灵魂的对话,对历史和文化先哲的凝视。一个人通过经典文化的阅读,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明慧睿智起来,可以使自己的灵魂优雅、高尚起来。因此,高尚的阅读,实际上就是对灵魂、对心灵的高贵的教育和文化的洗礼……
  在人类的阅读史中,很多作家、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几乎一致认为,那些具有人文精神和艺术美感的图书、优秀的阅读物,不能缺少了美的品质、美的属性。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因此,像这些世界文豪所说,无论是从阅读物中发现美,还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美的主观体验,高尚的、美好的就是阅读的本质,是我们许多人追求的阅读的精神和灵魂。
  曾经读到过这样优美的文字:人们可以完全听从自己的兴趣去阅读,去一读再读,他们是多么幸福啊!在人生中会有这么一个时期,一切的旅行都做过了,一切的体验都完成了,于是阅读成为了更好的选择,如同跟所爱的人见面和重逢一般,这是成熟期中所有的心情和美趣的纯粹快感。是的,我们无论患病或是健康,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身处何地、境遇如何,读书这样美好的事情,叫我们如何能够放弃?
  如今,在这浮躁时代,许多人难以静下来心阅读,多少人已经与文化经典、思想先哲渐行渐远,多少人已经与书籍中高尚美好的灵魂不敢相认。这是一种严重失衡的“阅读生态”。在阅读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阅读的高尚意义和美的意义,已非常迫切。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此项活动。真心地期待,在这一天里,在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感悟到阅读的高尚与美好,有更多的爱书者在浓浓的书香中沉醉……
  今天,在这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开始这个神圣的阅读的精神仪式。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