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八巨前案专版
 
作者:沈玉龙 徐德超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6283 发布时间:[2019-6-12]

八巨镇前案村:唱响最美的乡村振兴歌谣

  人行绿荫里,恍在画中游。近日,记者走进八巨镇前案村,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徐徐铺展:干净宽敞的沥青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风光旖旎的田园风光,幽静恬趣的村民广场……沿着村中心公路前行,处处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几年前的前案村,可不是这样。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房前屋后是东一个旱厕、西一摞窝棚,种植技术落后、村民收入低……彼时,“贫穷”成了这里的代名词。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少了壮劳力的村子,失去了发展的源动力。
  “党的政策好啊,自从有了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后,我们村焕然一新。书记带领我们搞脱贫,农技人员带领我们种树,村支两委带领我们办合作社……钱袋子鼓起来了,环境美如画,家家还盖起新房。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52万元,村集体收入由过去的负债80多万元变成了盈余70多万元,获评市最美乡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水美乡村、和谐社会建设示范村、依法文化建设示范点。这在10多年前想都不敢想!”说起近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们人人感慨不已。
  规划引领,让“人回归、鸟回归、心回归”
  前案村位于八巨镇中部,境内沟渠纵横。有5个村民小组、811户、3113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18户、258人。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也要成为我们村的特色与亮色。”村子要发展,规划要先行。2011年,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邀请外地专家为发展把脉问诊,按照精品示范村占10%、特色美丽村占30%、生态宜居村占60%的规划要求,形成全镇第一个村级高质量发展规划。
  各端一盘菜,共烩一桌席。为此,村党总支书记朱立雄带头捐资30多万元,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按照“一村一品一景一特色”原则,投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项目,使村庄形成“先见绿、后见村”的绿色景观。累计投入2400多万元,新建前案大桥等桥梁12座、电站9座、涵洞80个,铺设水泥路面35公里,下水道223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10盏,建成农民健身文化广场4100平方米,新大桥下景观665平方米。短短几年,118户低收入农户就完成“量体裁衣”式改造,基本实现“一户一型、一房一景、一家一业”,呈现出“人回归、鸟回归、心回归”的水乡渔村美景。
  为了解决群众居住分散问题,朱立雄带领村两委班子,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可容纳200户的村民集中居住区。同时,建成850平方米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68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配备农技、法律、科技、生活保障等书籍;争取资金350万元,兴建学校、幼儿园;投入30多万元,建成文化活动室;连续两年举办村民广场文化艺术节,使其成为前案文化盛宴。
  绿树绕村,河水流淌……巨变的乡村迷住了过往游客的眼,也勾住了村民回乡的心。
  产业兴旺,“接二连三”串起千家万户
  房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褶褶生辉,绿树掩映下的村庄干净整洁,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村民脸上写满幸福……自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以来,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形式,以产业兴旺为主线,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使这个昔日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经济薄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水美乡村。
  “村民变股民、村庄变景区”。走进该村,139户村民和村部、敬老院、幼儿园等房顶上整齐地排列着太阳能电池板,显得分外醒目。朱立雄说,这是依托省委、省政府的扶贫项目,投资500多万元建起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50.8千瓦,目前已并网发电。该项目按村民房顶承载太阳能板的数量对村民进行用电补贴,每块电板每年补贴40度电,每户村民每年平均可免费使用800度电,而且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增加几十万元收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衔接市场,是产业兴旺的“牛鼻子”。前案村把“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先手棋”,引导农民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合作赚现金、分红享股金,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前案村通过流转1679亩土地实现规模种植,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引进了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资本和信息,使得昔日“前茬玉米后茬麦子”的古老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改变,为前案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前案村已流转土地2900亩,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65%。这么大的土地流转量,多出来的劳动力出路又在哪里呢?朱立雄算了一笔账:现在除了外出打工的,农场和苗木基地平时可解决150多个劳力务工,周边的家长在接送孩子之余也会到农场当“钟点工”。此外,村里还建有皮夹厂和服装厂,又让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从“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始在前案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涌现出了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6000元达到现在的1.52万元。
  绿色生态,唤回水乡田园的诗情画意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现如今,走进前案,门前蓝天碧水,屋后绿树环绕……


  “为改变农村道路差、环境差的问题,近年,村里先后对6000多米排灌沟渠进行疏浚,实施道路两侧基础绿化6公里、连片绿化500亩。扎实推进‘263’专项整治,建立河塘道路绿化、保洁专人负责制,安置垃圾桶30多个,建成垃圾池100多个,清理沟塘58条,总土方量超5万立方米。建成1000亩的苗木花卉基地,沿路形成绿柳成荫、百花成行的生态特色走廊。”朱立雄介绍说。
  美丽乡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我们采用的是以河养河、以路养路的模式保障村庄的美化绿化。”朱立雄解释说,村里把整治疏浚的河塘免费包给村民养鱼,承包户需负责河塘两侧的保洁;该村所有道路两侧的绿化主要承包给村民种植苗木,等到苗木出售后只需缴纳10%的租金作为村级集体积累,既调动村民积极性,又盘活了资源、美化了村庄,还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绿色发展需要农村生活方式绿色化。近年来,前案村就地取材,因势造景,建起了围绕村庄一线的亮眼景观:各家屋后荒地成了休憩小游园,村部周围的边角地串建成文化广场,新建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们每天的“打卡地”……河堤渠路树成排,荒坡洼地皆景观,投入上百万元,造林上千亩几十万株,村庄沟、路、渠两侧绿化地段绿化率已达95%以上,垃圾分类也是蔚然成风。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前案唱响了最美的乡村振兴歌谣。
  传承文明经典,守护乡愁乡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为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该村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农村党建的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六强六过硬”和县委“七强七提升”任务的落实,落实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七一工作法”。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村组全体干部会议,针对涉及面广、事关村公共事务等事项,由村党总支牵头、民主讨论决定,形成“小事互通、大事同商、难事共解”的工作机制。升级改造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民政、社保、信访、党建等服务窗口,打造集服务群众、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四位一体”的活动阵地。利用公示栏、广播、统一活动日等形式,切实让村民参与到兴村治村的决策中,从而确保村民的事由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办。
  春风十里不如文明有礼。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拉近与农民心灵的距离,群众积极唱主角,勤劳致富、助人为乐、文明和谐蔚然成风,培植了文明家庭、最美前案人、好媳妇、好公婆等一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和引领风尚的道德标杆。新建村文化广场、法制广场,送戏20多场、送电影近百场,规划建设前案公园和乡村大舞台。
  没有文化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该村还定期邀请本土才艺达人、文化能人表演展示、比赛传经,组织开展广场舞、篮球、拔河、书画展、苗木嫁接等活动,增进乡情,传承乡愁,淳化民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制定出台《前案村移风易俗12条》,设立前案村“新风餐厅”和文明新风“积分小超市”,寓管理于服务中。针对婚丧嫁娶领域的传统旧习,村文明新风理事会对所有红白事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免费服务、履职尽责,敦化民风,无不展现崇德向善新风貌……
  以文化人,凝心聚力。守护乡愁乡韵,培育淳朴民风,激发了乡村变美的内动力,筑牢了乡村振兴文化之基。前案,乡村振兴愈美,而愈不止于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