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八旬老人热衷剪报十余载 80多本“史书”浓缩时代印迹
 
作者:徐德超 顾胜先 梁建山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0051 发布时间:[2019-8-8]

  “我集报、剪报的目的很简单,除了收集资料,就是做个记录者,记录下国家和家乡的变化,记录下人们关心的大事,也算是对国家和家乡的一份热爱。”近日,记者来到正红镇獐沟老街(原獐沟供销社住宅区)王登保老人家中,老人告诉记者:“报纸保留着一份历史,在每一篇剪报中,它都会勾起我对历史的回味”。

王登保夫妇正在阅读剪报本
  走进王登保老人家不大的书房,这既是他的档案室,也是他的工作室:墙上挂着报纸,桌上铺着搜集来的报纸,墙边桌上摆放着一本本装订好的剪报本,俨然一个包罗万象的资料库。
  年过八旬的王登保老人,是原獐沟供销社退休职工。从2007年开始,他每年自费3000多元订阅《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滨海日报》等10多种报纸,坚持天天读报,慢慢从阅报人又成了一个剪报人。
  为什么那么爱读报、剪报,而且能坚持10多年之久?“剪报成册就是收藏历史,这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历史的见证。”王登保说,“看到好内容就想保存下来,以便以后阅读、学习,更希望将来把这些记录历史变迁的册子捐给档案馆或者博物馆,让更多想要了解历史的后辈有迹可循。”
  一边和记者聊着,王登保老人一边将报纸逐一浏览后,拿出剪刀、胶水、本子,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再粘贴到白纸做的本子上。不光如此,做完这些后,老人还会在前面的目录上亲手抄写上提示。记者注意到,每本剪报本上都有几千字的目录提示,字体工整得像电脑上排版的5号钢板字。“你要想找什么内容打开目录便一目了然。”王登保说。
  就这样,王登保用10余年时间,剪出了80多本按年度分类装订的《新闻法制》《政策法规》《人物传奇》《科学技术》《致富信息》等10多种剪报本,用坏9把剪刀,划坏了10多把直尺,收集文章10多万篇,成为当地有名的“剪报大王。”
  一说起自己这些集报、剪报的用处,王登保一脸自豪:“别看这些小小本子,里面的信息、资料包罗万象。”老人说,村民们一有闲空就到他家玩,翻翻剪报本,为了方便邻居阅读,他还自费购买了20多个塑料小凳子。“你还别说,这些剪出来的资料还真帮了不少人,村民常常能在剪报本中找到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政策问题及农业生产方面的实用技术。”
  去年6月,社区有一村民准备上访告社区干部,一次偶然跟着邻居来到王登保老人家,他翻开剪报本读到一篇政策性文章后,觉得自己几天前向干部提出的要求与政策不符,还有点“耍无赖”。最后,他不仅放弃上访,还主动找到社区干部,表示自己平时不注重学习,对政策掌握不全面,以后一定多学习。
  “相同的文字,随生活阅历的增加,也能读出不同的味道。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时间翻阅,关注点不同,也会牵引出更丰富的知识。这是这些年我读报、剪报最大的收获。”王登保告诉记者,“我会把这一爱好坚持下去,并更好地将这些资料保存并分享出去,让更多年轻人能通过昔日的报纸感受社会的变化。”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