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武顺涛:特种养殖走上致富路
 
作者:唐颖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346 发布时间:[2020-5-19]

  今年42岁的武顺涛,是八滩镇新北村四组村民。2009年,因一场机械事故失去了左臂。11年来,他凭着一股敢拼敢闯的劲头,发展特色养殖,成功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致富路。
  昨天,记者在八滩镇顺涛特种养殖场看到了正在清理塘口杂物的武顺涛。初见武顺涛,除了空荡荡的左侧衣袖外,诚挚、朴素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快请坐!”见到记者,武顺涛边热情地招呼,边笑着说,“别看我比别人少了一只膀子,只要我决心干一件事,就一定行!”从武顺涛的话语中,记者看到了他的豁达,更感受到了他的倔强。
  1997年,18岁的武顺涛高中毕业后,便前往苏南打工。他顺利进入一家印刷厂,很快适应了岗位,赢得了老板和同事们的认可,逐步成为企业骨干和技术能手。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5月的一天,武顺涛像往常一样和同事们在车间内赶制印刷品,一场突如其来灾难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当时机械出现了故障,绞断了我的左手臂。”武顺涛回忆说。面对巨变,他不知所措,一下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太残酷了!当时真有了绝望轻生的念头。”武顺涛说,“但是看到为我忧伤的父母和家人,我告诉自己必须坚强!”

  2010年12月,武顺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在家也没盘算别的,就是想着以后要怎么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武顺涛告诉记者,“日常除了训练自己,就是搜集一些致富信息,还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为自己创业做足技术和知识储备。”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查,武顺涛发现,泥鳅养殖市场火爆,泥鳅还有保健养颜的功效,养殖前景非常好。看准路子后,他说干就干。“当时邻里乡亲都觉得我太冒险了,不看好我搞泥鳅养殖。”武顺涛说,面对别人的质疑,他毫不退缩,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着手筹建泥鳅养殖场。
  “当时不知道鱼苗到哪里买,我就四处打听,特别着急。”武顺涛向记者介绍说,“后来,在县残联和县委党校的帮助下,我联系上了鱼苗厂家和鱼饲料公司。前后跑了3次才和人家签订供应合同,我专门学习了一整套关于泥鳅的养殖技术。”
  有了鱼苗和技术,武顺涛心里有了底。2011年3月,他投入10万余元,将自家7亩水稻田改建成了泥鳅养殖场。为了更好地照看塘口,他用彩钢瓦在塘边搭起了简易房,把“家”搬到了养殖场。
  “刚开始挺顺利的,可到6月份,由于高温,加上技术的缺乏,造成塘里的泥鳅大量生病、死亡,我特别着急。”武顺涛回忆说。由于当时基本没有人养殖泥鳅,他只能到连云港、广东为泥鳅“求医问药”。经过反复学习研究和摸索,武顺涛顺利掌握了泥鳅发病控制方法,他的泥鳅养殖之路从此顺畅起来。
  有付出必有回报。2012年底,武顺涛以每公斤44元的价格一次性销售24万多公斤黄板泥鳅,净利润近40万元,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尝到创业的甜头后,他想扩大养殖规模。2013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武顺涛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4亩土地扩大养殖规模。
  “本来我就看好养殖泥鳅的行情,第一次销售就赚了近40万,很兴奋!更激发了我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武顺涛告诉记者,“近年来,鱼塘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有鱼塘70多亩,全部养殖台湾泥鳅,累计投入近200万元。”
  为了节约成本,武顺涛从2012年开始探索自主繁育鱼苗。“我在自主繁育的路上跌了不少跟头。一直到2015年,自主繁育才有了成效,现在可以说是成功了。”武顺涛笑着说,“目前,农场建有2个温室棚、16个育苗池。去年,光卖鱼苗的纯收入就达到了30多万元。”
  自身富裕起来,武顺涛没有忘记回馈社会。近年来,他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种养殖,并为贫困残疾人养殖户免费提供鱼苗和技术支持。“我的养殖场能走到今天,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现在自己富裕了,理应为社会尽些绵薄之力。”武顺涛说。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