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家风:父亲的人生信条
 
作者:王立辉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9790 发布时间:[2021-4-13]
  在我们家,祖上没有留下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而父亲以他的人生信条,成了我们家的家风,至今深深扎根我们三代人的心里。这家风简明淳朴,就是:做事要诚实,做人要厚道。“诚实”“厚道”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1918年,父亲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我爷爷早年病逝,靠奶奶一人给地主家做保姆,养活三个孩子。
  我父亲排行老三,由于营养不足,长得瘦弱,八岁还不能下地帮活。但是,我奶奶做事勤快,脑子灵活,得到地主的认可,奶奶便恳请地主东家让父亲去他家的私塾学堂做旁听生,不用交学费。我父亲读书用功,背古文、练大字、学珠算,都进步较快。三年的私塾旁听,学得了许多的知识,还能学以致用,这样便成了一个文化人。
  父亲13岁时,经人介绍,到海下重镇八滩一户江南帮商埠人家做学徒,由于勤快,做事诚实,店主很是器重,便把部分财务让他管理。
  1946年春,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后勤部的一位科长,姓吕,山西人(地方市民叫他老侉子),负责督办海盐运输。吕科长与父亲接触,看准父亲年轻,有文化,能写会唱,而且出身穷苦人家,能够接受革命道理,于是向地方区政府推荐,担任文工团团长。父亲编抗日小戏,街头巷尾刷口号标语,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母亲常对我们回忆说,她虽然不学几个字,但也会唱“砍了大树有柴烧,拔了穷根大家好……”等这些抗日救国的流行歌曲。
  1948年秋,淮海战役拉开帷幕,吕科长知道父亲诚实,就让他作为区政府支前民工的领队,押运公粮上前线。父亲常不无自豪地说这些他一生中的最光荣的事。从八滩至淮安中转站,不过百余公里,几千民工推着木轱辘车,踩得泥泞路,还要躲着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扫射,日夜兼程,一趟来回要四天四夜。父亲的诚实做事,得到了吕科长信赖,部队的8根金条、4块金砖,也让父亲保管。母亲曾对我说过,她在这之前从没见过金子,直到见了父亲保管的金条金砖才知道金子的模样,她感叹道那真是“金光闪闪”。到1950年,部队军需部门才收回这些金条金砖,这年父亲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国家干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做了滨海县工商联主任,管理着千余名工商业者,用市民话讲,是个有“实权”的人,但他做人十分厚道。对人厚道,就要对自己刻薄。那时我们家7口人,全靠父亲的每月35元工资,生活很困难。母亲14岁曾在上海纱厂做工,淞沪战争,母亲为躲避日本鬼子轰炸,不慎摔断胳膊,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治疗而致残。母亲曾向父亲提出去商店做售货员,父亲说:“市民里困难的人家都很多,得先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不能假公济私!”以后,母亲一直在家做家庭主妇,父亲也从未给家人及亲友安排过工作。因此,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过审查,父亲顺利过关,并得到组织上的肯定。
  “文化大革命”开始,取缔了工商联,父亲被下放到黄海滩涂上管理水泵,从此与泥土、风雨结缘。但在下放的三年间,父亲也从没有放松过学习。那时候,“文革”进行第二年,我上小学,学校老师之间夺权、武斗,顾不上教学,我们学生于是也经常逃学。父亲得知后,冒着大雪,步行60多里路,回家找我谈了一晚,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守规矩的道理,并将自己唯一的一本1953年首次出版的《新华字典》送给我,让我好好学习,要我今后能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文革”结束后,父亲光荣退休。但是他一天也没闲着,奔走呼吁,为许多老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父亲经常出差,内查外调,整理材料,帮助落实政策。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时,大批被压缩下放农村的城镇定量定销户口的居民,重新得到“农转非”。这也全亏父亲一生写的三十多本笔记,其中有详实的资料,包括被下放时的时间、地点、人口、户籍情况等等,为县有关部门和“农转非”办公室,提供了宝贵的依据。父亲还为下放户写了一千多份申请报告。也有领导让父亲为他们亲戚说情,请他在笔记里添个名字,都被父亲拒绝了,他说:“这样,我就不厚道了。”
  父亲一生的做人信条,形成了家风如细细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家人。他的许多人生片段,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地根植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一遍遍地体验人生的凝重、生命的悲苦欢愉和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父亲的一生很平凡,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然而我们镇上人谈及我父亲总会说:“王三爹是个好人!”好人,就是诚实、厚道的人。
  我从部队到地方,从基层到机关,从办事员到科级干部,都秉承“诚实”“厚道”的家风。在做乡镇长时,指挥实施入海道部分工程,经手批核四千多万元,而我自己从不拿一分钱,不做任何破坏、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我们姐弟五人,长大后各自成家立业,都诚实工作、厚道做人,虽然没有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家家都是和谐美满。
  父亲以自己的人生实践铸成了“诚实”“厚道”的家风,我们一定会努力身体力行,让它代代相传。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