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正红镇专版
 
作者:admin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128 发布时间:[2023-4-24]

正红镇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本报讯 (杨冬强 郑广) 正红镇是我县农业大镇和粮食主产区。今年以来,在国家提倡粮食安全的形势下,该镇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粮食高产稳产。
  大港村大面积推广水稻育秧和机插秧。今年发展育秧畦35亩,机插秧拟达2500亩。村民郑田龙投资48万元,购买6台插秧机,配备侧深施肥装置,栽插时直接将肥带到秧苗根部径,有的放矢,精准施肥,减少肥料使用量。机械插秧的水稻产量稳产高产,正常每亩67.5公斤。该村采用的育秧大盘,长60厘米、宽20厘米,用基质营养土育秧,基质由肥料厂提供基础肥,正常每年在5月20日下种,品种为南粳9108。该品种抗倒伏,千粒重26.4克,2015年被评为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经过30天左右的时间育苗后,秧苗10厘米高成为壮苗。此时机插抵御病虫害、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村里为群众提供秧苗和机插秧服务,每亩300元,为群众节省了劳力,又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
  该镇将以大港村机插秧为示范村,向种田大户积极推广,从而形成规模化、连片化,确保机插秧达3万亩左右,打造让群众放心的粮食生产安全屏障。

蔡河村:让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本报讯 (周汝冲 王志名 刘红)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今年以来,正红镇蔡河村抓住契机、积极行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切实把学习贯彻中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换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该村党总支制订系统学习计划,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广大党员冬训的主课、必修课,并抓好退休党员、社会组织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学习,确保学习培训全覆盖、无遗漏。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注重把大会报告与系列文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等相关精神结合起来,确保学习系统化、理解深刻。
  该村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进行“集体课堂”讲学,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堂”送学,利用微信工作群、学习强国APP等进行“线上课堂”推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扎实做到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覆盖乡村每个角落。
该村利用横幅标语、大喇叭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在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公路沿线、活动广场等处广泛宣传,形成声势。同时,在宣传内容上做到接地气,尽量贴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确保党的二十大的声音传得远、听得进。

复兴艺术团惠民演出获点赞

  本报讯 (陈国庆 徐小红) 近日,正红镇复兴文化艺术团走进影剧院、社区广场等处,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复兴梦等为主题,给村民们献上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复兴文化艺术团于2022年11月成立,全团共26人,演员均为复兴社区居民,男演员12人,女演员14人,大都是中老年人。为了娱乐怡情,锻炼身体,自编自排小品、舞蹈、淮剧、独唱、民歌演唱、扬州小调、乐器独奏等节目。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该团在正红复兴影剧院举行惠民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剧场座无虚席,近1000人观看了演出。节目精彩纷呈,为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该团团长徐国安表示,该团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方针政策、身边的好人好事,传承地方民间曲艺,活跃百姓文化生活,展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介绍,该团未向社区、政府要一分钱,而是自筹资金,自办道具。复兴社区居民徐寿休说:“复兴文化艺术团的演出接地气,传递正能量,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党二十大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宣传形式很受老百姓欢迎!”该团不仅在正红镇里巡演,还将到县里参加文艺汇演。

红纲村:招商引资添“金”户

  本报讯 (顾红兵 李猛) 近年来,正红镇红纲村紧抓发展机遇,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推动经济增长,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红纲村地理位置优越,连盐铁路、S348省道贯穿境内。前来该村考察的客商认为该村是发展经济的好地方。在外创业有成的本地人周老板拟在红纲村投资5000万元,创办盐城美然无纺布有限公司,专业加工生产无纺布。据了解,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再经过整理,形成无编织的布料。此布料属卫生环保型材料,优点是质轻、柔软、透气,可以净化空气、抗菌、抗化学药剂。该公司租用旧厂房改造,全部为机械化运作,预计投产后,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25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周老板是一名退役军人,共产党员。他退役不褪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年来,他一直在外拼搏,可心里总是牵挂着家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回乡创业的行动,将引领更多热爱家乡的青年人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旧河村:稻田养殖龙虾收益好

  本报讯 (钱龙先 黄古琴) 近年来,正红镇旧河村家庭农场主孙东风凭借在外地稻田养殖龙虾的成功经验,承包了村里的200亩水面养殖龙虾,年产值80万元,不仅为村里增加村集体收入,还带领周边群众探索种养新模式。
  2008年,年仅24岁的孙东风前往江西省九江市打工,跟随当地养殖大户在水稻田养龙虾。善学习、肯钻研的孙东风很快就对龙虾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2017年,孙东风到阜宁县合利乡承包藕田养殖龙虾,获得了成功。2018年,他承包了旧河村200亩水田,其中藕田养龙虾40亩,水稻田养龙虾160亩。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亩产350公斤,均为一级有机大米。龙虾养殖采取选种自繁,待水稻秧龄长到30公分,放入龙虾,龙虾捕食虫子、浮游生物。他还成立了家庭农场,形成规模化种养。由于孙东风稻田养龙虾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周围群众在他的指导下也开发40亩水田,发展稻田养虾。
  “大龙虾每斤62元,中等龙虾每斤42元,三等龙虾每斤27元。”4月23日,笔者采访孙东风时,他正在手机上查看当天的虾市报价,“想不到水产龙虾市场行情这么好!”孙东风在党的好政策引导下,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抢抓机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

大尖村:路灯照亮群众“幸福路”

  本报讯 (陈吉洋 刘慧兰 陈吉军) 今年以来,正红镇大尖村党总支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振兴乡村、提升人居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为了方便广大村民清晨和晚间出行,该村决定对本村内的所有主干道实施亮化工程,全部装上路灯。村“两委”一班人寻亲访友,拜访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四处寻求赞助,筹措亮化资金。为了节省费用,村里决定自主安装,先后为石舍、前庄、新东、射河、建新、东北、小闸、农科等村民小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7000米长的水泥道路,每隔50米1盏,共装140盏路灯。这些太阳能路灯,平均每盏达800元,村里未让群众出一分钱。目前仅剩下大尖、宋彭、新丰3个村民小组还有1000多米路段未安装路灯。村里决定,在今年年底前,千方百计将路灯全部安装到位,让村民早晚出行不再受到影响,体育锻炼不再受到时间限制,充分享受幸福小康生活。
  大尖村把涉及民生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受到全体村民的好评。“是你给我无穷的力量,勇敢地向前行,我想对你说声,谢谢你……”夜幕降临,这时灯火通明的村民活动广场又传来美妙的歌声。

南尖村:光伏发电发展绿色产业

  本报讯 (胡长文 宋卫东 刘晓雷) 近年来,正红镇南尖村充分利用废沟、废河、荒地等,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该村有部分废沟、废河、荒地,虽然先后被群众开垦挖成鱼塘,但未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何变废为宝?南尖村与滨海晶科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开发300亩废塘水面,架设光伏发电。前10年每亩每年租金500元,后10年上涨20%,租金每年600元,现已生产运营8年。年生产1200-1300万度电,上交镇村0.15元/度电。仅电费这一项,南尖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万元,租金收入全部给群众。
  光伏产业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无污染和噪声,属于绿色清洁能源。漫步在该村堆堤,两侧路旁的光伏板块在水面上蔚为壮观。“在开发光伏产业的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开发高效农业,实现优势互补,增加群众收入,打造宜人宜居的美丽乡村。”该村党总支书记胡长文说。

仁杰村:发展种养大户增加收入

  本报讯 (陶俊 孙红) 近年来,正红镇仁杰村针对青壮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农田粗耕粗种、收益比较低的实际情况,鼓励能人大户,通过创办家庭农场的形式,组织专业高效生产。
  村民王俊自2019年起,以亩租金800元的价格,承包流转土地300亩,每年稻麦两季,正常用工4至5人,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还增加用工群众的收入,每年还上交村级集体管理费15000元。他今年新投入20多万元置办了烘干房,收割时逢阴雨天气,粮食即时烘干,保证了农产品质量,类似王俊这样的农场大户,该村还有好几户。
  该村今年又增加流转1000亩土地,通过流转土地、光伏发电、鱼塘承包等,今年预计可实现集体收入50万元。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