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又见黄河故道
 
作者:陈德民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573 发布时间:[2023-7-5]
  一阵清新的海风吹来,苏北地区的时令仿佛突然间就进入了初夏。此时,坐在窗前,极目远眺黄河故道上起伏不平的沙砾、滩涂、水塘以及断断续续的河道,再看看这片湿地上一望无际的梨树林、苹果园,一片片被塑料大棚覆盖着的生态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绿树掩映中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几天来的采访让我对滨海这座从黄河故道上崛起的城市又增添了新的感悟和认知。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黄河改道后多次“夺淮入海”,原本从山东流入渤海的黄河水,转头进入苏北地区的淮河水道,从盐城市滨海县境内注入黄海。1855年,也即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再度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此后大致以山东济水河道为干流东流入海,这才结束了黄河夺淮的历史。
  1990年,我从连云港前往南通参加江苏省文联举行的青年作家座谈会,长途大巴途经盐城市滨海县。那巧夺天工的篆河两岸的柳制品、香醇的五醍浆美酒,让我对滨海这座沿海城市充满了好奇。那是我第一次在盐阜大地上穿行,那时的滨海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稳步向前。虽还没有今日的高楼林立,但滩涂原野上散布的崭新的江南民居造型的瓦房,折射着这里的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在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动员下,经过百万水利大军多年的艰苦奋战,这里已经建设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纵横水利网络,使水患变成了水利,淮河水四季安澜,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的滨海,依靠黄河故道留下的沃土,一举跃升为全国产粮大县。231省道两旁,田里的庄稼一畦畦青,一片片绿,满地都是郁郁葱葱,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一眼望去,整个滨海仿佛没有山丘,没有高层建筑,整个县域横陈在广袤的黄河故道上,等待着建设者描绘更为美好的蓝图。
  今年初夏,我再次来到滨海大地,感受着时代发展的足音。三十年弹指一挥,这里已然今非昔比。那天,我们乘坐的中巴车刚刚进入“梨花语农业产业园”的大门,透过打开的车窗,就能闻到一阵淡淡的幽香,路途中的困意顿时一扫而光。一望无际的滨海梨树苍翠欲滴,虽然刚刚过了开花时令,但我仍能感受到一片片“白云”降落林间的情景,那简直就是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站在梨园一座二层小楼向外看去,园中的梨树成片相连,它们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地组合在一起,任绿色向无垠的远处延伸,真是风景这边独好!这里有树龄逾六十年的老梨树,也有近年移植进来的新树种。看吧!这些嫩嫩的梨叶刚刚被春风染绿,梨花凋谢的枝头上已经挂满了鹌鹑蛋大小的一颗颗雏梨,在阳光下簇拥着、傲立着,煞是可爱。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勤劳的滨海人民为夯实稳粮保供的“米袋子”,对黄河故道传统农业进行开发与创新,着力培强优质稻米生产片区,充分利用渠南四镇的土壤条件,发挥射阳河、篆河等水网优势,打造了三十万亩优质稻麦种植基地,确保二百万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不被其他产业占用,使全县粮食综合产能稳定在一百万吨左右。
  黄河故道土质肥沃,随便抓起一把泥土,好像都能挤出油来。从这片土地上长出的农产品别具风味。滨海人为加快推进黄河故道优势农业的综合开发,常年坚持打造特色农业走廊、绿色生态走廊和旅游观光走廊。环境变了,产量上去了,种植的品种也更加多元化。但滨海人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在一座展示大厅里,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从中欣赏到当代“互联网+”对滨海农产品出村进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各个销售平台上建构的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营销模式,正在全网打响“滨海大米”“滨海花生”“滨海水果”等品牌。我几经周折,电话连线当地知名的界牌镇条河小花生合作社,合作社的理事长向我介绍:“滨海县生产的小花生以皮薄、仁满、出油率高而出名。现如今,我们重点推广适宜本地生长的花生品种,通过网络平台营销,既有效降低农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的风险,又遵循了市场价格规律,实现了与网络平台的互利共赢。”
  走过滨海大地,常常有漫步在城市公园的感觉。无论是宽敞的机动车路,还是蜿蜒的羊肠小道,路面清洁平整,路两边植被丰厚,花团锦簇,都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赏心悦目。走在滨海的土地上,我们随处可见休闲观光、旅游民俗、健康养老等新业态的身影,给当地百姓创业、就业提供了宽阔平台。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滨海人正以全新的精神风貌,行进在对美好新生活追求的征程中,一个更加时尚、更富姿容的新滨海已然崛起在这片黄河故道上。
  在黄河故道,在滨海大地,我感慨万千。滨海人能将不毛之地的黄河故道滩涂、寸草不生的沿海盐碱地改造成五谷丰登的粮仓、科技创新的工业园,这不正是一种奋斗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