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篆河里金子推耙翻
 
作者:毕天霞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8216 发布时间:[2023-7-7]
  在春天,我去看了篆河。
  这条射阳河水系无人不晓的河流,在今滨海县正红镇境内。她原是射阳河(旧时又称“射阳湖”)河段,因过于曲弯,不利于水泄和航行,雍正十三年(1735),擢升为武德将军的如来庵(现滨海县正红镇复兴)人、庙湾营中军守备朱希贤,指挥夫工在徐家大尖一带逢弯取直,开新河拉直射阳河,此后射阳河的灾害减少了。
  由此原曲弯河段遗为上起新河口、下讫徐大尖的射阳河故道,成为射阳河最大支流。因其曲折回旋形美如篆字,得名“篆河”。
  《光绪阜宁县志》卷四《川渎下·射阳湖》载“公疏称射阳湖弯曲太甚,竟有东西仅隔里许,而南北绕一大湾至数十里”“嘉庆以来,花园港李家尖暴水涌注,冲湾为直,湖水东泻,而旧河纡曲者,土人名为篆河”“花园头篆河上口接獐沟河,下口为徐家尖李家尖,篆河则由东北折转东南处也”。
  新河和篆河合围之中的陆地遂成河之洲,时人称“篆河里”或“篆河乡”。
  篆河里地处大河的环抱之中,风景奇丽,柴草丰茂,鱼虾肥美,稻菽飘香,犹如世外桃源;又因处射阳河下游近黄海的独特地理位置,水运集散,商贸繁华,富足一方,竟与县内东坎、八滩两大镇为人同誉:“金东坎,银八滩,篆河里金子推耙翻”。
  彼时的篆河里,春和景明,蒹葭苍苍,桃李争芳,禽鸟扑翅,互唤成趣。夏日浓荫蔽日,稻香遍野,萤火飘忽,蛙声彻夜。秋高气爽,雁声阵阵,稻麦金黄,芦花似雪。天寒地冻,虽沟渠冰封,犹见鱼翔水底,各种水禽低飞觅食。
  到了年根岁底,新年将至,篆河内外,一片热闹。最是过年那几天,家家蒸馒头包汤圆,更少不了挂灯笼、舞苍龙、送麒麟、打钱竹等民俗风味。
  篆河因其原是射阳河航道,宽广悠悠,舟楫翩然,不仅有码头,还设有头渡口、二渡口等五大渡口,分布东南西北四方,以通河外,南往阜宁,西接獐沟,北去东坎。
  乡里水网密布,水系发达,行船便利,不少富裕人家自拥船只,以方便水路行走。
  篆河里东北下古尖北渡口的对岸,有明万历年间建造、百年后又重建的供奉如来佛等佛像的悟真庵,后又名“如来禅林(寺)”,俗称“如来庵”。如来庵气势宏伟,庵地广阔,香火旺盛,又占射阳河口优势,日臻为南北货物、农副产品贸易集散地,并有各种匠坊、店铺,逐步形成街道。光绪年间,兴街建镇,名如来镇,但仍俗称“如来庵”。
  如来庵每月先设三、八六次集,后增为十二次,每到逢集,必是人头攒动、熙攘比肩,河里人经下古尖北渡口过河赶集,来回的渡船上总是挨肩叠背、拥挤不堪。
  一个半世纪前,我外婆的父亲随亲从镇江迁徙至如来庵开店经商,我的母亲少小时便随着她的母亲常去篆河里走娘家,且常于夏日院前浓荫下的蝉鸣里,听乡里艺人小唱《古人云》。
  1918年,京剧艺人李自然(艺名李大花)、朱廷茂等和一批淮剧艺人在獐沟、如来庵首次演出江淮戏。
  篆河里因柴草茂盛,素有编织芦席、摺子、柴帘、草包、蒲包、蒲席,与用芦花、稻草、茅草等混杂编织的御冬鞋子茅窝等历史,制品闻名遐迩。
  清道光年间,如来庵东新港后庄人去泰州曲塘(今海安县)移回杞柳,将柴滩挖成柳淦,沟里养鱼,淦上栽柳,数年后,杞柳遍及后庄,遂改名柳庄,杞柳在射阳河北沿逐步传长开来。
  此后,篆河周围编织柳器的农户越来越多,柳器行销东海、灌云等地。发展至今,正红的草柳编已作为特产手工艺品走出了国门,畅销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篆河里的金子推耙翻,篆河里出的人物也“金子”一般。
  相传乡里大西庄曾出过举人。
  1908年,士绅顾恩溥捐资在篆河北徐家小尖东开办明达中学堂,内附师范简易科及初等科。
  1918年,士绅周尔森、项骏卿、刘佩珩等集资筹办篆河小学,在乡西边建筑校舍,定名为“县立第五高小”。
  1927年,出生篆河、经李立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会计的郭干祯,随中共江北特委李林等,由南通到阜宁,开展地下斗争,发展党组织,同年12月,又随李林、王家祥、黄效白等人到篆河(时属阜宁第十二区)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秘密发展篆河小学教师唐泰初、张凤吾、丁居五入党,建立阜宁县东北地区第一个、滨海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篆河小学党支部,同年冬天,篆河党支部创办夜校,学生达100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县城等地,在射阳河沿岸设立多个据点,因篆河里芦苇稠密,杞柳遍植,层层叠嶂,高达二米,幽深莫测,加上沟港河汊星罗棋布,易入难出,鬼子小汽艇整天在射阳河上“突、突、突”,却不敢擅入篆河,因此不少外乡的富商和知识分子迁入乡里避难,他们在此经商办学,增添了难以估量的财富。
  我的母亲在1939年前后,也曾随外公外婆跑反去篆河里短暂躲藏。
  1941年10月,盘踞在射阳河南陈洋、四明一带的伪军陈广寒部千余人妄图占领獐沟、东坎等地,新四军第三师二十四团参谋王少林率射阳河游击队在篆河里大西庄进行阻击,激战半天半夜,毙伤伪军30余人,余部溃逃。
  1943年11月,獐沟近万人用树桩树枝和泥土,在篆河边后尖拦河筑起长100米、宽20米的大坝,阻塞东坎、阜宁的日军水上交通,人称“锁狼坝”。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引发这场运动的普通工人,是1905年出生篆河里的顾正红。
  顾正红家境贫寒,16岁时因篆河发生水灾,随母亲乞讨到上海,在日商纱厂当工人,1925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15日,为抗议日商纱厂资本家撕毁与中国工人达成的协议,带领工人群众冲进工厂交涉,遭日商枪击和刀砍,因伤势过重牺牲。16日,沪西日本纱厂2万多工人罢工,呼吁各界人民支持和援助工人斗争。24日,上海各界在闸北潭子湾举行公祭顾正红烈士万人大会。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群众举行反帝示威。随后,罢工斗争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篆河里建立顾正红纪念馆,1958年涵盖篆河里的乡正式命名为正红公社。2001年滨海县正红、獐沟、陈铸三个乡镇撤并成立正红镇。烈士的故居,已成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和煦的春风里,我站在横跨篆河的平桥上,眺望春深的篆河。
  汤汤春水向南缓流,水接天处,一望平阔,似天穹妆镜,照着蓝天白云。两岸林带高深葱绿、苍翠葳蕤,依岸芦苇青萋茂美、汀兰沚香,正待芳菲。
  溯望上游,藻荇交横,木舟扣岸,敷网张设,岸边鱼塘毗连,水鸟低旋翱翔。
  待得初夏,芰菱花紫、水菱花白、荇菜花黄,蓝黄鸢尾、美人蕉红,更有菖艾气芳,渔人扳罾收网,鱼虾粼粼光耀,  再将篆河来访。
  浩浩篆河,水乡泽国,金子依然推耙翻。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