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芦苇情
 
作者:栾德尚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864 发布时间:[2023-8-29]
  我的家乡在苏北射阳河的支流篆河岸边。篆河呈“U”字形,两端与射阳河干流相连。河流合围起来的这块陆地,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篆河里”。 
  我家门前的那段河流,河面比干流稍窄一些。多少年来,宽阔的河面上帆船、渔船、农用船等来往穿梭。大河两岸,风光旖旎,草木葳蕤。春夏季节,苍翠欲滴的芦苇映衬着蓝天白云。这里虽然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所描写的宁静致远之意境美,但茂密的芦苇,浩如烟海的芦苇荡,一直被家乡人引以为豪。芦苇与家乡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浓厚的情感。
  每到早春二月,冬天的寒意还未退去,小河旁、堤岸上就有零星的芦笋钻出地面,向人们通报春的讯息。谷雨前后,芦苇就长出了六七片嫩绿的叶子。我们上学放学路过河旁、圩边,总要摘几片芦叶,裹成芦笛,吹出各种音乐,有的像小鸟啾啾歌唱,有的像小羊咩咩叫唤,有点音乐细胞的同学还能吹出《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等优美的曲调,对我这个一首曲子都哼不出来的人来说,真是无比羡慕。
  我母亲不识字,但心灵手巧。在吃不饱肚子的年代,芦笋刚出嫩芽,我们兄弟姐妹就期盼着端午节的到来。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早早就准备好了芦苇叶,把储存近一年的糯稻加工成糯米。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母亲就忙着包粽子。母亲能包出各种形状的粽子,有四角粽,有五角粽,每个角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圆锥体。一片片芦叶就像绿色的绸带在母亲手中翩翩起舞,一个个粽子就是一件件艺术品。母亲包粽子既快又好,左邻右舍好多年轻人不会包粽子,母亲就成为她们的“粽子师傅”。
  我们家一般都要等到初四晚饭后才烀粽子,烀上三个小时左右,芦苇叶的香和糯米的香就融为一体。晚上九点钟左右,锅里溢出的浓郁而诱人的粽香味,使我无法入眠,按捺不住吃粽子的欲望,便装着出去上厕所。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破例剥一个给我“尝尝”烂没烂,为此还引起姐妹们的嫉妒。五十多年过去了,我还为此事既感甜蜜,又觉愧疚。
  篆河边的芦苇荡,不仅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为乡亲们在最困难时期带来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芦苇荡曾让日寇闻风丧胆。日寇占领阜宁县城以后,经常驾驶着汽艇到陈铸、正红、獐沟等地“扫荡”。因篆河两岸芦苇荡神秘莫测,加之河网密布、港汊纵横,鬼子不敢轻易闯入“篆河里”,这里就成为周边乡民的投亲逃难之所。为了抗击日寇,家乡的先辈们各自把家里栽种的桑树、槐树等材质坚硬的树木锯下来,在河中打桩,水面上风平浪静,水下暗桩密布,形成一道道屏障。鬼子吃尽了苦头,汽艇经常撞上树桩,动弹不得。据有关地方志记载,1943年11月的一天,日寇汽艇又“趴窝”了,鬼子气急败坏,窜进大西庄,放火烧了十几户人家。当地村民和新四军某支队战士与日寇顽强战斗,把鬼子打得溃败而逃。从此,日寇的汽艇再也不敢闯入“篆河里”。
  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祭祖,回来的路上不由自主地停下车,走向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无穷快乐和希望的大柴滩。我登上横跨在篆河上新建的大桥,向东眺望,河面波光粼粼,远处水天相接,两岸林木郁郁苍苍,幽幽暗香沁人心脾,水鸟时而拍翅争鸣,时而低徊盘旋。西面近处是雄伟的青盐高铁大桥飞架南北,家乡的美景依然让人流连忘返。然而,令我“失望”的是柴滩变成了鱼塘、虾塘,圩堤偶尔冒出的芦笋也被小羊啃了,再也听不到苇莺 “刮——刮刮刮……,刮刮——刮刮刮……”那清脆悦耳的歌声了。故乡的柴滩、芦苇只能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吟诵中寻觅。儿时的芦笛、芦叶、芦花、芦席以及鸟儿、鱼儿,只能成为我记忆中的快乐与希望,以及几十年后对昔日的怀念与感想。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