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四代薪火传佳话 乡村教育守初心
——记四代从教的朱乔森教育世家
作者:刘海群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9418 发布时间:[2023-9-11]
  在八滩镇宋尖村,朱乔森家是远近闻名的教师世家,四代人薪火相继,不忘教育初心,书写着教育世家的传奇。
  朱乔森的父亲朱岫峰是朱家第一代教师。朱岫峰秉承着先祖朱熹“诗书不可不读”“子孙不可不教”的祖训,早年负笈南京求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阜宁中学、八滩中学任教高中语文,并担任两校工会主席,是县政协委员。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去世,终年56岁。朱岫峰德高望重,学养精深,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学业绩突出,桃李满天下,并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继续教书育人的职业,选择和扎根乡村奉献教育的情怀。
  朱乔森生于1932年,可谓四世同堂,桃李芬芳。他于1958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先后在宋尖农中、东尖中学、八滩镇中南小学、宋尖小学、宋尖中学、八滩第二中学等校任教语文,直至退休。朱乔森不畏工作艰辛,矢志乡村教育。他是以校为家的典型,在除夕晚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持护校,多年如一日。为教好学生,他常常在煤油灯下备课到深夜,第二天因鼻孔黝黑而让学生感动。他教学业绩突出,多次受到县、镇表彰,1960年受到时任江苏省省长惠浴宇的接见,并两次受到晋升工资的奖励。他讲课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课堂上常常爆发出掌声、笑声和惊叹声。他还经常在课堂上拉二胡、唱革命歌曲、背中华诗词、讲历史故事,展现他多才多艺的教学底蕴。中央统战部二级调研员曹德才回忆说:“朱乔森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带领我们高唱《社会主义好》等歌曲,使我们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让我们的学习始终充满动力。有时讲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时,往往禁不住热泪盈眶,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曾因家庭成分不好,在文革中受到冲击, 甚至被游街批斗,但他仍然不改初心,批斗之余仍坚持上课,教育学生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对生活乐观豁达,在利用夜校指导村民读书识字的同时,还拉着二胡和村民一起在溶溶月色下教大家高唱《映山红》《浏阳河》等革命歌曲。他不仅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还经常带领学生走向田间地头割草、积肥、拾庄稼,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劳动实践能力。他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都义务为大家写春联,乡镇许多墙面上都留有他的宣传标语,搬着板凳跟在他身后写标语成为我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大钊教授等许多学生美好的回忆。一提起朱老师,顾大钊院士总是充满感激之情,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说:“我家人口多,小时候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晚上学习和住宿的地方都没有,朱老师为了让我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休息的地方,常常让出自己的宿舍,自己跑回十多里外的家。他的崇高师德山高水长,令人景仰,让我终生难忘。”朱乔森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难,但常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八滩镇有一个学生考上阜宁师范学校因家贫打算辍学时,他亲自上门做工作,并每月拿出20元资助她读完3年师范,这个学生为此感激终生。
  朱乔森的二弟朱乔彬是一位出色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学毕业后,因家庭成分不好被下放至滨淮农场种地。平反后,先后任教于新港中学、八滩中学。曾任县政协委员。他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的信仰,无数次打报告要求入党,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活到老、学到老,已经87岁的他依然坚持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用于读书、看报并撰写读书笔记。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思维清晰、精神矍铄,这是他热爱教育、坚持学习的结果。
  朱乔森的儿子和媳妇、两个女儿和女婿都从事教育工作。儿子朱浩是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市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自1988年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以来,朱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痴迷于三尺讲台,始终坚守在课堂教学第一线,先后任教于八滩中学、滨海中学,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严谨治学。他潜心研究地理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探索教改新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旁征博引、捭阖自如”的教学风格,授课深受同行的赞誉和学生的喜爱。多次开设省市县级公开课及讲座,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他教学功底深厚,多年任教高三地理,成绩突出,所带班级学生历年高考成绩在市县均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和县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先后两次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多次参与市县高考调研考试命题,命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受到高三地理老师的较高评价。教学之余,以研养教,以写促思,先后在《地理教学》等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试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地理教学与灵感思维》《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深刻性品质的培养》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所编的《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另有《试论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分别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的论文竞赛和教学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应新教材主编邀请参与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修订工作,该教材已在江苏、山东、云南等多个省区试验推广。
  他爱生如子,用心呵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以高分考入了重点高校。他担任班主任工作14年,开拓创新,创立了“民主选举、制定愿景、依法治班、相互监督、自我修正”的民主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全班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凝聚力强,受到学生、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致好评。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1991年5月,他所带的高二(1)班被市教育局和团市委表彰为“盐城市先进班集体”。
  他利用自身的教学教研优势,言传身教,不遗余力,热心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培养了沈劲松、张德忠、顾培松、姜创等优秀地理教师,张治、李春霞分别在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和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赵国光、方扬扬、王翔等在市高中地理优质课或基本功竞赛中获一获奖。目前,滨海中学地理学科已成为学生高考中的强势学科,是高考选考人数最多的学科之一,是高考新的增长点,地理学科在学校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朱乔森的二女婿赵加军是省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先后任教于八滩中学、獐沟中学、明达中学、苏州市第五中学、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并先后担任獐沟中学、明达中学校长、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学、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曾获得“盐城青年改革十杰”“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盐城市优秀知识分子”“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十佳校长”等荣誉。
  工作之初,赵加军就认识到教研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上世纪80年代,他总结出“读、提、讲、议、练”历史教学法,此教学法不仅在省内外历史教学领域中有很大影响,也给其他学科老师以极大的启发。此外,他曾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历史教学活动中上示范课、做讲座,所上的课曾在全国历史教学年会上获一等奖,《发挥历史教学优势,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一篇论文,在1988年全国历史教学年会上宣读,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由于教学方法先进,赵加军所带班的高考历史成绩均超过省平均分,列省市前列,全县第一。他的学生中多人成为县高考历史的单科状元。从1982年到1988年,他一直担任高三文科班班主任,他平等对待学生,用爱心管理学生,所带的班级连续6年被表彰为县先进班集体,1987年和1988年两度被盐城市表彰为“先进班集体”,1987年在省“立志、勤学、实践、成才”八字系列活动中,荣获省教委、团省委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他尝试的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三簿一会一总结”模式,多次在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满腔热情育新人》一文被载入《教书育人事迹选编》一书。
  1999年8月,赵加军从八滩中学副校长调至獐沟中学任校长。面对獐沟中学校舍陈旧、设施落后、生源萎缩的情况,他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而是带领全体教职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成功地把獐沟中学创建成省三星级重点高中。2006年秋学期,赵加军又被调到明达中学任校长,面对生源上的劣势,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并实践“体艺见长”的办学思路,效果非常明显,明达中学的高考体艺上线数多年位居市县前列。
  2010年9月,赵加军作为姑苏教育人才被引进到苏州市第五中学任教,成为两地教育交流的桥梁。2013年9月,赵加军作为特聘专家到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同时受聘为苏州市人民政府责任督学。在工作中,他服从分配,不断探索创新。他到位不越位,用力又用心,使自己承担的工作呈现活力、展现实力、体现魅力。在苏州市教育大讲堂和相关学校举办《为师不平庸 当好筑梦人》等多场讲座,为教师专业成长贡献出智慧和力量;在教师发展中心承担的省级培训名师讲座中,他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诗情画意的主持风格,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热捧,被大家盛赞为“金牌主持人”;所担任班主任的贵州、苏州、宿迁、泰州校长班,利用他多年担任校长的优势,积极引领,周到服务,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得到校长们的肯定和赞许,至今苏贵两地教育教学交流频繁,相得益彰;他充分发挥教学科研骨干的作用,适时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先后多次参加在华师大二附中举办的历史教学研讨和苏州市及昆山、吴江、常熟等市区的历史课堂研讨活动。在担任督学工作中,他创新性地督学工作“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名堂”, 受到了包括省市教育部门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许,《苏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其专题报道,有力提升了督学工作的影响力。在苏州市举办的“先锋党课”评选活动中,其录制的课件《我们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一等奖。担任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提升,开展了“传递中国声音 厚植家国情怀”等党建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师生爱党爱国,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使北美的党建工作成为苏州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教育报》曾以“赵加军追求卓越永无止境”为题,对他作了广泛而深入的介绍;《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均介绍过其先进事迹,同时为《校长》《教育周刊》《辅导员》杂志的封面人物。编写出版专著《历史材料解析和综合问答学习指南》《心育读本》《春晖集》等6部;《历史教学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入选《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畅想》《浅谈中国史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公历始于何时》等30多篇论文在《中学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等报刊上发表。特别是受邀担任《校长》杂志特邀主任编委后,在专栏发表特约撰稿《校长应是思想的强者》《共享教育必须让每个孩子成人成才》《为师者当以大师为职业取向》《少读诗文正当时》等80多篇,在省内外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其中《基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唯物史观视域》《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畅想》《试谈在中国史教学中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诗证史”与初中历史教学以<安史之乱>一课为例》《基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唯物史观视域》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
朱乔森的儿媳妇高晓萍毕业于盐城师范学校,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淡泊名利,扎实工作,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被市教育工会表彰为“巾帼先进个人”。朱乔森的大女儿朱景、二女儿朱亚、大女婿季洪凯作为小学老师,一直扎根于乡村教育,几十年如一日,朱景培养的学生辛海南考入清华大学。季洪凯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朱乔森的侄女朱福新、侄女婿刘海群分别在县永宁路实验学校、滨海中学任教小学数学和高中语文,已成为县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因为爱,所以传承。作为80后的赵曜,她是朱乔森二女儿朱亚的女儿,为朱家教育世家的第四代传人。2011年,她从苏州大学本、硕毕业后,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历任辅导员、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兼任苏大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她工作踏实,乐于奉献,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本职工作,还是职责外的专项工作,她都毫无抱怨地走在最前面。
  她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新冠疫情对课程思政的思考》《试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日本文化中的寒山寺憧憬》等论文10余篇,其中5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她主持的校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为例》与校级党建课题《新形势下健全高校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研究——以苏州大学党员文化义工社为例》已顺利结题。
  朱家教育世家第四代传人、朱乔森大女儿朱景的儿媳赵艮艮现为八滩镇中心小学美术老师,曾获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并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朱乔彬的外孙女徐裴现在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小学任教小学数学,已成为南京市江宁区小学骨干教师。她们正接过长辈的教育接力棒,在教育的岗位上展现自己的青春与才华。
  中共滨海县委教育工委、县教育局、阜宁中学同学会曾授予朱乔森“教育世家”的匾额,以表彰朱家四代教书育人的贡献。朱乔森把它悬于中堂,并以此作为家族的信仰和传承。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