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三泓庵与“白大人”
 
作者:封长林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979 发布时间:[2023-11-3]
  很早以前,在滨海县黄河故道入海口北侧(现滨海港经济区六合庄),有一座古今流传的古建筑叫三泓庵。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当地老人的回忆,当时建造三泓庵是为了纪念治理黄河水害的英雄白大人的。
  三泓庵坐北朝南,大约建于清朝嘉靖十六年(1811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间。从外表上看,有99间砖瓦结构的房屋,其走廊柱子一律贴护着色彩鲜艳、做工精制的花梨木。前后两排房子各17间,东西两侧分布的房子共65间,全庵房舍组成一个长方形的四合天井庵堂。在这99间房舍中,尚有一些“鬼门弯”和暗门,房舍实为126间半。庵堂正门位于前排房舍正中,门上立一块大横匾,上面著有“敕建龙王庙”五个光彩夺目的大字。平素正门不开,人们进出仅能从东西两侧的耳门;只有接待来访官员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前来敬香的人们,正门才开。
  三泓庵分南大殿、中大殿和后大殿。南大殿和后大殿立有泥质仙佛神将塑像。塑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有的安祥,有的愠怒,有的快乐,有的忧愁,有的严肃,令人赞叹不已。中大殿正中立有四海龙王和白大人的塑像,两旁立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四大历史名人配像。天井正中,有一座用木头建的三丈六尺高的望海楼。
  传说建三泓庵所用的大批木材未从外地购买一根,均是从庵西南角的大水塘中取上来的,需要多少就能从塘底水中抽出多少。一日,主管建庵者问木工木料是否够用,木工回答说现已够用,但是一棵木料也不剩。传说那水塘是“龙塘”,是海龙王显神所致。这虽是传说,不足为信,但那水塘现在仍有4亩多水面,处于三泓庵旧址西南角处。至于水塘中大量木材,可能是古时黄河上游因洪灾飘浮而来的木材排方,在这里河湾处沉积多年所致。
  这座三泓庵是为了纪念因治理黄河而献身的白大人所建。黄河夺淮以后,河水汹涌浊浪滚滚,无情地侵蚀两岸的河堤与良田,两岸人畜受灾是常有之事。当时朝廷委派白某为黄河河营之官,专门负责治理黄河和管理黄河。他到任后,深入黄河一线,视察水情,组织发动沿河两岸百姓治水抗灾。有一日,白河营查灾到此,发现一处缺口险情,危急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纵身跳入缺口以身相堵,顿时,缺口被他堵住,河水陡然降下,此地两岸人民幸免受灾,而他却为之献出了生命。为纪念白河营的功绩,人们在三泓一处高地上建造庵堂,树立白大人灵位和塑像,敬香供奉,并祈求他和海龙王共同保佑,让当地百姓免受黄河水灾和海啸之苦。
  三泓庵建成后,沿海一带的人们常在此庵敬神、焚香。庵堂里原有不少尼姑居住。1927年,三泓庵被本地河南岸岳庄(现滨海县大淤尖)的一个姓岳的人拆毁。1928年,剩余房舍被当地人用来办学,即三泓小学(原闸南小学前身),成为当时县内八所小学之一。老教育家蒋光斗在此任教期间,曾将原庵门上的横匾“敕建龙王庙”改为“天下为公”,后有一个姓王的教员又将“天下为公”改为“儿童乐园”。到1969年,三泓小学拆建,三泓庵不复存在。然而,海内外还有人会记起古时黄河入海口处三泓庵。再后来的三洪小学、三洪中学、三洪村的名字均是从三泓庵演化而来的。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0372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5-84229255 举报邮箱:bhr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