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著名教育家邹韬奋在滨海的日子
 
作者:孟半戎 包建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8064 发布时间:[2024-1-31]
  一
  1942年11月,邹韬奋先生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派人掩护下,通过了敌人长江封锁线,在靖江码头登岸,受到专程来此迎接的苏中行署文教处长刘季平的亲切接待。
  几日后,邹韬奋抵达东台三仓,受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与师政治委员刘炎等领导同志的热情欢迎。邹韬奋在此考察了一段时间,了解减租减息后人民生活状况与当地风俗民情,耳闻目睹根据地的军民虽然生活还很艰苦,但在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政治上不再受地主豪绅压迫,人人自由平等,处处涌现出加紧生产、拥军优属、支援前线、参军参战的动人景象。新四军官兵平等,同吃一锅饭菜。军队住在老百姓家里,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爱民,民拥军,亲如一家人。他感到无比兴奋,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在写给陈毅代军长的信中说:“过去十年来从事民主运动,只是隔靴搔痒,今天才在实际中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二
  师部驻阜宁县羊寨区孙何庄的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遵照代军长陈毅电示,委派盐阜行署文教处处长戴伯韬代表他专程去一师师部,邀请邹韬奋先生莅临盐阜区考察。
  当邹韬奋先生于1943年1月23日到达新四军三师师部时,受到黄克诚师长、张爱萍副师长的热忱欢迎。张副师长在盐阜区党政军民欢迎邹先生的大会上即席赋诗一首,诗云:报国志气冲斗牛, 笔走龙蛇岁月稠;苏北敌后得幸会,感君正气必相投。
  时值寒冬腊月,陈毅代军长特地请一位名裁缝,缝制一件皮袄,派专人送到三师师部给邹先生御寒。邹先生因旅途劳顿,身体不太好,尤其是上年由香港经广东东江游击区辗转上海的途中,遭遇日机轰炸,一颗重磅炸弹落在其藏身地附近爆炸,先生的耳膜被震破,在兵荒马乱的长途旅途中,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落下耳疾,时有疼痛,需要服药治疗。黄师长为了照顾其身体,安排他住在师部,就在师部附近做些社会调查,便于军医随时给他治疗。
  1943年2月5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就在这一天,新四军三师师部得到情报:日伪军纠集了5万余兵力,即将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目标是歼灭和摧毁三师师部,形势十分严峻。此时邹韬奋先生正犯耳疾,疼痛难忍,不能骑马颠簸,无法随师部转移。为了确保邹韬奋先生的安全,黄克诚师长征得陈毅代军长的同意,让管理员雇一顶小轿抬着邹先生,并命师保卫部部长杨帆率一个排的武装人员护卫。经过一夜半天十几个小时的行程,他们将邹先生护送到阜东县(今滨海县)紧挨黄海边的大杨庄开明爱国士绅杨芷江家中“打埋伏”(隐蔽)。
  三
  杨芷江是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颇负盛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其学术功底深厚,擅长诗文,早年曾在北洋军阀吴佩孚身边任过要职,因感于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官场的污浊,便弃官回家,乐守田园。但他居乡问政,热心公益。1940年10月,八路军与新四军会师盐阜后,杨芷江热诚拥护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我党我军关系融洽,对陈毅、黄克诚尊崇有加。在1942年10月举行的盐阜区首届临时参议会上,杨芷江被选为盐阜区行政公署行政委员。
  杨帆虽身为师保卫部长,但却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生,在盐阜区首届临时参议会上,杨帆被选为参议会驻会委员,与杨芷江早已结为文友。杨芷江年交花甲,而杨帆才30出头。杨帆对杨芷江诗文、人品十分钦佩,总是尊他为“前辈”,而自谦为“后学”,两人之间常有诗文唱和。
  那天,在杨家客厅,杨帆与主人杨老先生寒暄几句后,便从内衣口袋里掏出黄克诚师长给杨芷江的亲笔信,陈毅代军长通过三师电台拍发给杨芷江的电报。杨看过信和电报,知道日本侵略军将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为了保护爱国政治家、文化名流,特将一位客人送到他家休养,且客人患严重耳疾,请他对这位客人多加关心,帮助治疗,尤其要注意保护其安全,不能发生意外。杨芷江高兴地对杨帆说:“杨部长,你奉命将黄师长、陈军长的客人送来寒舍休养,这是黄、陈二公对老夫的信任,不管形势如何险恶,只要我活着,我会负责客人生命安全的!”
  听了杨芷江这一番肺腑之言,杨帆这才将客人的真实身份向杨芷江作了介绍。杨芷江握着邹韬奋的手,激动地说:“以前与先生虽无幸谋面,但却久闻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实乃三生有幸,欢迎,欢迎!”在此之前,杨芷江已安置了黄师长和盐阜区行政公署相继派人送来他家“打埋伏”的男女干部、文化界名流20多人,他们中,有哲学家车载、音乐家贺绿汀,盐阜区行署主任、中共苏北财委副书记宋乃德身怀六甲的妻子等。除将车载、贺绿汀留在自家食宿,其他20来位男女干部,他找来当地庄户人穿的衣裳,让他们装扮成当地的百姓,分散到信得过的左邻右舍人家居住。这一次,杨芷江深感责任重大,他严肃地提笔给黄师长、陈军长写了复信,请师长、军长放心,表示:“吾在贵客在,誓与贵客共存亡!”
  杨帆见客人已为杨芷江愉快地接纳,便在晚饭后,带上杨给黄、陈二位首长的信,与警卫排战士连夜赶回师部。
  四
  杨芷江将当地盐场经理王贯三找来。王贯三为人精明,年轻时在外做生意,见过世面,有胆有识,一向为杨芷江所器重。
  杨芷江告诉王贯三,说是黄师长派人送来一位客人,名叫“李尚清”,因身体不好,要在我家休养一段时间;现在你的职责就是照顾好这位李先生的生活,保证李先生吃好休息好,李先生有事问你,你知道的就告诉他,但你不得主动向李先生问这问那,只许他问你,不许你问他;他有什么要求,你能解决的就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告知我帮他解决;如有外人看到李先生,问他是什么人,你就说是我家亲戚。
  对于杨芷江的“约法三章”,王贯三心领神会,当即答应保证照办。王贯三跟“李先生”住在院内的两间套房里,“李先生”住里间,王贯三住外间。邹韬奋足不出户,耳朵疼得厉害时,就服止痛药,躺在铺上休息;稍好些就坐在房里看书或写东西。有一次,他耳朵疼得实在受不了,吃药也不起作用,王贯三征得他的同意,便骑自行车去八滩街请来一位名叫贾建新的医生给他诊治。
  乡下没有什么好吃的,杨芷江让王贯三给邹韬奋先生开“小灶”:中饭菜能有一盘小鱼、小虾和炒肉丝,外加一碗豆腐汤就算不错了;早晚吃的是米和大麦糁子熬的稀粥,摊薄面皮子加烀山芋(红薯),桌上的小菜碟里只是咸菜、萝卜干、豆酱和几个咸鸭蛋。这在当时的乡下,特别是在战争环境里,已是上等伙食了。
  邹韬奋在大杨庄休养了十天左右时间。他认为这里临海,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尤其是杨老先生和王经理对他悉心照顾,虽是偏僻乡村,生活安排得好,他对这一切非常满意。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